程少伯赶到纯阳观时,苦杏道人已被换好寿衣,静静地躺在禅堂里等候人们来瞻仰遗容。

老人家神态极安详,像是正在一个美丽的梦境中漫步,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这完全不是一位一百一十四岁老人的遗容,没有纵横交错的皱纹,也没有变形变样浮肿,除了没有了血色的红润,这张脸依然像生前一般生动。

特别是那记载着一个多世纪历史风云的满头白发,越发白得庄严、白得圣洁——像他一生做人的情操。程少伯头一次看到师父躺下来的形象,以往每次见他总是在打坐,现在他终于打坐完毕,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了。

望着这位长眠了的恩师,程少伯眼前仿佛又浮现出许多他生前传道、授业、解惑的情景。同时,产生出一种幻觉:鹤发童颜的老人家从遥远的上世纪大步走来,在自己身边停了停,留下个微笑,又大步向下世纪走去。程少伯急忙呼唤他,请求与他同行,他并不理睬,程少伯便去追他,然而,他转眼就无影无踪了……

程少伯便觉悲从中来,扑在恩师身上失声恸哭。

智远长老告诉程少伯,连日来,苦杏道人自知阳寿将尽,便不吃、不喝,每日挥毫不止,将近年来参禅所悟道理及自测子午流注数据一一录于纸上,让他转交给他。说着,将厚厚一摞文稿交与了程少伯。程少伯止住恸哭,接过文稿,翻开最上面一页,是一首歌诀:

道之歌

太极生阴阳,

阴阳竞辉煌。

互根又互动,

循环守衡忙。

吸引生和谐,

有序万年长。

排斥生裂变,

无序动荡狂。

中和共消长,

增损同存亡。

万物三为律,

法则不更张。

凡事欲求善,

平衡阴和阳。

平衡阴和阳,

中和是良方。

中和即中庸,

“三”字玄机藏。

宇宙天、地、人,

人来主沧桑。

国家皇、官、民,

官代民与皇。

天上日、星、月,

星融日月光。

地上湖、江、海,

江做纽带长。

草药根、茎、叶,

鸡蛋皮、白、黄,

算盘珠、杆、框,

房架檩、柱、梁,

卦象三爻起,

变化无穷疆。

最稳三足鼎,

最利三棱枪。

三三等于九,

数中称大王。

万物由三生,

吉祥与祸殃。

凡事能三思,

永不悔断肠。

“三”字能练达,

大道无彷徨。

“三”字能悟透,

巧作好文章。

“三”字玄机通,

人生三味详。

程少伯看罢,顿觉醍醐灌顶,禅心大开。

如果说,前次拜读智远长老的百字真言,第一次弄清宇宙本源和阴阳之道的关系,使他豁然开朗,顿开茅塞,但在内容涵义上也只是比老子的玄学明晰、周延、准确、到位,并无如此震撼。现在,师父将智远长老论述过的观点做了进一步阐述之外,又将老子“三生万物”四字中的深奥内涵作了精辟的诠释,把“三”字所蕴含的事物玄机充分强调出来,这就比较彻底地阐明了道学的要义,使程少伯终于第一次透彻地明了了“三”字在做人、做事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第一次在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获得如此透彻的感悟,所以,他蓦然产生幻觉,仿佛一朵金光四射的莲花,骤然在心中绽开,将他眼前的重重迷雾统统吹散、吹散……

程少伯再往下翻时,心中不禁又是一震——一行醒目的标题映进他的眼帘:

十二时辰气血律动歌

天人相制衡,

有度四时应。

心脏律动数,

气血循规行。

子时重阴盛,

气血流最平。

每分六十脉,

花甲数相同。

丑时太阴动,

气血流渐升。

每分六十二,

四刻一脉增。

寅时少阴萌,

气血流愈升。

每分六十四,

八卦数相同。

卯时阴阳交,

气血向阳行。

每分六十六,

峰谷两均平。

辰时少阳起,

气血流速升。

每分六十八,

八刻两脉增。

巳时太阳动,

气血更攀升。

每分七十脉,

流速近顶峰。

午时重阳到,

气血最旺盛。

每分七十二,

一日最高峰。

未时复太阳,

气血回落行。

每分七十脉,

巳时数相同。

申时又少阳,

气血再回行。

每分六十八,

辰时数相同。

酉时阴阳交,

气血向阴行。

每分六十六,

卯时数相同。

戌时少阴回,

气血再下行。

每分六十四,

寅时数相同。

亥时交太阴,

气血愈缓行。

每分六十二,

丑时数相同。

子时又重阴,

气血复最平。

每分六十脉,

循环永相同。

十二时辰数,

脉差也相应。

峰谷循序变,

节律在其中。

程少伯看完又是一次醍醐灌顶,茅塞大开。原来师父每日打坐的同时,还仔细计算了每天、每时、每分心跳的次数及变化节律。他相信师父的这些数字都是有根据的,是从他自己反反复复的试测中记录下来的。那么,当然就是有价值的,可资参考的。所以,他打心里往外感谢师父的宝贵劳动。再往下翻,《十二时辰吐纳律动歌》、《脏腑气血盛衰节律歌》、《脏腑生克与阴阳消长节律歌》、《天人相应四时阴阳消长图》、《九宫八会图与人体八卦图》、《九宫八卦针法图解》、《八卦演变与八纲辨症歌》、《六十四卦与六十四症》等等,不要说具体内容,光是标题就让程少伯吃惊不已——这些大大超出一般庸医治学范围的高深命题,绝非等闲之辈可以探索,没有深厚的易学与医学的综合修养,不可能有如此杰出的建树。怪不得前次他把那些整理前人气功方面的著述拿给师父看时,师父说出不如潜心研究些子午流注类专著的话。原来师父这些年一直在默默为此呕心沥血、锲而不舍……联想到师叔解释师父苦杏法名的内涵,程少伯终于明白,欲做一名出色的杏林中人,没有甘做苦行僧的精神是不行的。

捧着苦杏道人的遗稿,程少伯蓦地感到肩头无比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