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动笔写这一章时,本打算介绍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因为记忆中它比《战争与和平》更好。慎重起见,我重温了这两本书,最终确定《战争与和平》更好。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后期俄国的社会画卷,然而整个故事过于强调道德,以至于我无法从阅读中感到愉悦。托尔斯泰强烈反对安娜对渥伦斯基的爱情,为了使读者确信罪恶的代价即是死亡,他生硬地为她安上了一个悲惨的结局。若不是因为托尔斯泰对安娜不满,她完全可以离开她不爱,也并不关心她的丈夫,嫁给渥伦斯基,幸福地生活。为了实现脑海中构想的悲剧,托尔斯泰不惜将自己的女主角变成一个愚蠢、惹人讨厌、为人苛求、不可理喻的女人。当然,这样的女人有很多,我也不会同情她们因自己的愚蠢而招惹来的麻烦。

若说提出《战争与和平》时我有所犹豫,那是因为对我来说,这部小说似乎有些冗长乏味。书中描写了太多战场的细节,而且皮埃尔在共济会的那段经历也非常沉闷。不过这些都可以略去不看。不管怎样,《战争与和平》都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用史诗般的恢弘气势描绘了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书中的场景遍布整个欧洲,从伏尔加河一直延伸到奥斯特里兹;众多人物接连登场,个个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庞大的素材处理得当,时而能用荷兰画派般细腻的笔触描绘细节,时而又能用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琪罗的壁画那样让人窒息的横扫之势抒写另一种场面。你无法抗拒书中描绘的人生的困惑,也不得不承认,在那决定国家命运的黑暗力量面前,个人是多么卑微。《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极好的,让人震撼的小说,亦是一部天才之作。在这本书中,托尔斯泰完成了一个小说家最难做到的事。他刻画了一个自然、迷人、生动又活泼的年轻女孩——她大概是最迷人的女主角了,然后又安排了一个其他任何小说家都不会想到的结局,让她幸福地结婚,成为母亲,原本的尤物竟变成了一个挑剔、平庸、有点儿臃肿的妇人。你很震惊,但转念一想便会发现,这样的情节非常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为这部惊人的小说添加了最后一笔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