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江南进的百万解放大军攻击之下,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府,先是欲作困兽斗,接着即作鸟兽散。4月21日,李宗仁召集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等高级将领商讨今后战略。与会诸人倾向白崇禧的计划,即放弃南京、上海,把汤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赣线和南浔线,与华中40万国民党军成为掎角,以固守湘、赣,防止解放军进入西南。22日,蒋介石在杭州邀约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人等商谈对策。众人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齐集笕桥空军学校会议室内。

不一会儿,蒋介石拖着病弱的身体,手持拐杖缓步而来,蒋经国、陶希圣左右侍候。双方一番寒暄,两旁坐下,蒋介石朝众人苦笑一声,强打精神说道:“现在,这个,这个局势,大家都看到的了。我以为没有关系,我们还有大西南大后方做基地,还有几百万人,还有海空精兵,比共军当年在延安时好得多,而且我们还有美国援助,大家,大家不必灰心。”

众人闻言,齐在心头叹气。接着讨论南京,上海要不要守?结果讨论纷纭,最后蒋介石说:“这样吧,守南京似乎不易,上海非守不可,我们在上海的准备,共产党有300万人马也攻不进,我认为应该守住上海,以及沪杭路一带。”他吃力地说:“长江,给他们过了;钱塘江无论如何要守住!浙赣路,是我们今天的主要防线,大家有什么意见?”

何应钦叫嚷道:“我们要抵抗到底!”

蒋介石说:“对于共军不是抵抗到底,而是戡乱到底。”

李宗仁说:“我认为今日之下,过去我们苦守据点的战略该检查检查,是否合适。守据点本来不错,无奈一个个据点都给对方吃掉,这就说明了这个战略毛病百出!我主张从今以后要同共产党从事机动作战,再也不能打阵地战了。”何应钦对此也表示赞同,主张今后以打运动战为宜。

蒋介石对李宗仁的意见却不以为然,反问道:“那么南京非放弃不可了?”

李宗仁硬着头皮反问:“如果不放弃,汤司令有妙计可以挽回劣势吗?”

“今天不是个人问题了,”蒋介石知道李宗仁同汤恩伯之间的摩擦,冷冷地说,“李代总统都不能想个办法守住长江,汤司令怕更没用!”

会议正在进行期间,前方又打来电话报告说:“沪宁线已被共军切断,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国军不是被围,就是在后撤,南京危在旦夕。”蒋介石随即命令:将南京的火车站、码头,水电厂都炸掉,把所有的部队都撤到沪杭一带。

下午2时,国民党军仓促部署江防总撤退,刘汝明集团退向浙赣路之上饶,1绥区、7绥区和南京卫戍总部沿京杭国道退向杭州,1绥区一部退向上海,7绥区一部退向金华,至22日23时京镇一线之敌全部撤完,23日晨芜湖地区之敌亦向南撤。国民党军企图在浙赣铁路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

与此同时,南京国民党政府重要官员也慌张地携家眷四散逃命。22日,国民党政府各院、部、会已撤往广州;其总统府亦于同日撤往上海;23日晨,行政院长何应钦逃离南京飞往上海,代总统李宗仁放弃原定飞广州的计划而临时决定改飞桂林,静观局势变化,再作抉择。

23日上午,国民党军撤离南京时,放火焚烧了城内的许多房屋,在浓烟烈火弥漫中逃出了这座统治22年的“首都”。下午,解放军前哨部队第35军进抵南京东部,由和平门入城。23日夜12时起至24日上午,解放军大部队由下关经挹江门,源源开入市区,雄壮的军列,携带新式轻重武器的解放军指战员,受到南京成千上万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在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仅3天时间,便攻占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

当年参加解放南京战斗的35军105师政治委员宋献璋在回忆文章《红旗插上南京城》中是这样描写蒋家王朝末日的:“踏进这个大门,满目是朱红油漆的柱子和华丽的长廊。‘总统府’俨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里碎纸乱飞,一片狼藉。走进最里头一幢房子,便看见了蒋介石的‘宝座’。写字台的日历,翻开到‘4月22日’。它好像摊开双手,对我们说,请看,这是反动王朝的末日!”(《星火燎原》选编之十,第335~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