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号”逐渐驶近槟城,林二骚、叶添财他们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短短二十多天的航程,他们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折磨,日夜盼望早日到达槟城,槟城近了,故乡却远了,他们更显得万分惆怅。

由于林二骚、叶添财他们没有办理签证入境,即没有那张俗称“行街纸”的身份证,“凯旋号”在进入港口之前,必须要找一艘当地的渔船接驳,然后转移到安全的码头上岸。

来到槟城的劳工,属于契约劳工的“猪仔”,一律由雇主负责接收,而相当一部分自主报关、瞒关、偷关入境的劳工,基本上都是投亲靠友。

像叶添财,他回到父亲那里就算安全了。

根据槟城的法律,没有办理入境手续的劳工是不能被雇佣和工作的。

由于这些人没有“行街纸”,必须躲在农场与锡矿里做苦工,或者隐居在一些家庭作坊里谋生。

然而,槟城以华人居多,他们不能忍受自己的乡亲长期过着偷偷摸摸的生活。

一方面,当地一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不断向政府施压,希望能网开一面,善待华人。

另一方面,一些人开始在街头巷尾搭建简易棚屋,或者在天台上搭建木板房接纳和招呼亲戚朋友。

这其中,也不排除有一些客栈在浑水摸鱼扩充营业。

由于进入槟城的人逐渐增多,槟城地方政府伤透了脑筋,从管治角度来说,他们不想接受,但又不能不接受,迫于华人的势力与舆论的压力,加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不敢驱逐和拒绝这些劳工,许多时候,采取争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顺其自然,放任自由。

街头棚屋与天台木屋迅速在蔓延。

这些简陋的住房,有些用旧铁皮,有些用长短不一的木板,有些用破损的帆布,层层叠叠钉在一起,屋内既不通风,也不隔热,如遇上台风暴雨,常常被吹得支离破碎。

这种混乱不堪的状况终于酿成了一宗惨剧。

一天深夜,一场罕见的大火烧毁了连片的棚屋区,烧死烧伤二十多人,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各界人士纷纷指责政府,提出要专门划拨一块空旷地建立安置区来解决劳工的居住问题。

这个建议正好迎合了地方政府的需要,当地开采锡矿、垦荒种植急需大批劳动力,成千上万华人的到来,促进了当地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

衡量利弊和得失,政府最终接受了这项建议。

林二骚、叶添财正好在这个时候到达槟城。

“凯旋号”深深地喘了一口气,缓慢地停下来,等待渔船前来接运劳工,可是等了大半天,还没有看到渔船的影子。

正当船上的劳工焦虑不安的时候,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船长和舱管来到甲板上,笑眯眯地对着众人说,这次航程遇上海盗,幸好得到大家拼死相救,船上的货物才得以安全运抵槟城。

为此,他发电报请示了总公司,总公司愿意为大家作担保,大家可以光明正大进入港口,上岸后即时帮大家补办“行街纸”。

船上顿时爆发出一遍又一遍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