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这次来莫斯科,同大学里的老同学、结婚后还未见过面的卡塔瓦索夫教授往还密切。卡塔瓦索夫使列文喜欢的是他朴实明朗的世界观。列文认为卡塔瓦索夫的世界观明朗是由于他智力贫乏,卡塔瓦索夫则认为列文思想矛盾是由于他的头脑缺乏锻炼;但是列文喜欢卡塔瓦索夫的开朗,卡塔瓦索夫也喜欢列文丰富而纯朴的思想。因此他们愿意常常见面,争论一番。

列文曾把自己著作中的几段念给卡塔瓦索夫听,卡塔瓦索夫很喜欢。昨天卡塔瓦索夫在演讲会上遇见列文,告诉他大名鼎鼎的梅特罗夫——列文很喜欢他的文章——目前在莫斯科,卡塔瓦索夫同他谈起过列文的著作,他很感兴趣。梅特罗夫明天十一点钟将去他家,卡塔瓦索夫很愿意替列文介绍一下。

“您确实大有进步,老弟,我很高兴!”卡塔瓦索夫在小客厅里遇见列文说。“我听见门铃声,心里想,他不会准时到的……您说,黑山人怎么样?他们是天生的军人。”

“您问这个干什么?”列文问。

卡塔瓦索夫给他扼要讲了最新消息。接着走进书房,他把列文介绍给一个身材矮壮、模样可爱的人。这就是梅特罗夫。他们谈了一会儿时事,谈到彼得堡上层对一些时事的看法。梅特罗夫转述可靠方面传来的意见,据说那是沙皇和某位大臣的话。卡塔瓦索夫也从可靠方面听到沙皇的意见,说法却截然不同。列文竭力捉摸,这两种意见哪一种可能性大。这个问题谈到这里就结束了。

“您瞧,他几乎完成了一部论述劳动者同土地关系的著作,”卡塔瓦索夫说,“我不是专家,但我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觉得很高兴,因为他没有把人类看作超然于动物学规律之外的东西,恰恰相反,他认为人类受环境支配,并且在这种从属关系中探索发展的规律。”

“这倒挺有意思!”梅特罗夫说。

“我在写一部有关农业的著作,我研究了一下农业的主要手段——劳动者,”列文涨红了脸说,“却得出了完全意想不到的结论。”

列文像摸索道路一般开始小心翼翼地阐述他的观点。他知道梅特罗夫写了一篇文章反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但列文不知道他对自己的新观点能支持到什么程度,也无法从这位学者沉着聪明的脸色上看出来。

“但您究竟从哪方面看出俄国劳动者的特点呢?”梅特罗夫说,“从动物的本性呢,还是从所处的环境?”

列文觉得提这样的问题就是表示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他仍继续阐述他的想法,认为俄国人民对土地的看法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为了说明这个论点,他连忙补充说,俄国人民这种观点是由于他们认识到,他们有义务移居到荒无人烟的辽阔的东方去。

“要就人民的共同义务下一个结论,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梅特罗夫打断列文的话说,“劳动者的状况总是由他同土地和资本的关系决定的。”

梅特罗夫不让列文把想法说完,就向他阐述自己学说的特点。

梅特罗夫学说究竟有什么特点,列文并不了解,他没有用心去思考。他认为梅特罗夫也像其他学者一样,虽然在文章中批驳一般经济学理论,但还是从资本、工资和地租的观点来看俄国劳动者的状况。虽然他不得不承认,在俄国面积最大的东部,基本上还没有实行地租制;对八千万俄国人口中的十分之九来说,工资只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资本除了最原始的工具以外还不存在——他却只从这个观点来看待一切劳动者,尽管他有许多地方不同意一般经济学家的观点,并有他自己的新工资理论,也就是此刻他向列文阐述的那些观点。

列文勉强听着,开始还表示些不同意见。他很想打断梅特罗夫的话,说说自己的观点,来证明梅特罗夫继续阐述是多余的。后来,他觉得他们的意见太分歧,不可能相互了解,就不再反驳,只是听听罢了。他对梅特罗夫的观点虽然毫无兴趣,但仍高兴地听着。这样一位有学问的人,居然甘愿详细向他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且认为列文在这方面懂得很多,有时只要暗示一下就能把整个问题说清楚。这使列文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他满以为这是人家特别看得起他,殊不知梅特罗夫已同他的知己朋友们反复谈了不知多少次,因此特别高兴同每个陌生人谈这个题目,其实他同谁都高兴谈谈他正在研究,但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

“我们恐怕要迟到了。”卡塔瓦索夫等梅特罗夫一结束长篇大论,就看看表说。

“是的,今天业余爱好者协会要纪念斯文基奇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卡塔瓦索夫回答列文说,“我约好同彼得·伊凡诺维奇(梅特罗夫)一起去。我答应宣读一篇论文,来介绍他的动物学著作。您同我们一起去吧,挺有意思的。”

“真的,是时候了,”梅特罗夫说,“要是方便,您跟我们一起去吧,请您到舍间去坐坐。我很想听听您的大作呢。”

“不,不行。还没有写完。不过,我很高兴去参加纪念会。”

“哦,老兄,您听说了吗?我写了一份个人意见送上去了。”卡塔瓦索夫在另一个房里穿礼服,说。

大家开始谈论大学的问题。

有关大学问题的争论,是今冬莫斯科的一件大事。委员会里的三位老教授拒不接受青年教授的意见,青年教授就单独提出了一份建议。这个建议,一部分人认为是荒唐的,另一部分人却认为是合理的。于是教授分成了两派。

卡塔瓦索夫一派认为对方有告密和欺诈的卑劣行为;另一派则认为对方幼稚无知,不尊重权威。列文虽不在大学工作,但他来到莫斯科后就听到和谈论过这件事,并且有他自己的见解;到那所古老大学的一路上,他们一直谈论着这件事,列文也参加了谈话。

会议已经开始了。在卡塔瓦索夫和梅特罗夫就座的铺着桌布的主席台上坐着六个人,其中一个正低着头凑近稿纸,念着什么。列文在主席台旁的空位子上坐下来,低声问旁边一个大学生,那人在念什么?那个大学生不高兴地打量了一下列文,说:“传记。”

列文对那位科学家的传记并不感兴趣,但他不由自主地听着,并且知道了这位著名科学家生平的一些趣闻轶事。

等传记宣读完毕,主席向宣读者道了谢,又朗诵了诗人孟特专门寄来的贺诗,并对那位诗人表示谢意。然后卡塔瓦索夫用他响亮而尖细的声音宣读了他自己评介这位科学家著作的文章。

等卡塔瓦索夫读完,列文看了看表,才知道已经一点多了。在赴音乐会前给梅特罗夫念自己的著作已经来不及,再说他现在也没有这个兴致。他一面听人家宣读论文,一面在思索刚才的谈话。他恍然大悟,觉得就算梅特罗夫的想法有意思,他自己的想法也有道理。这两种思想只有分头进行研究,才能弄个明白,得出结论。要是混淆两种思想,那就不会有什么结果。列文决定辞谢梅特罗夫的邀请,于是等会议一结束,就走到他跟前。梅特罗夫正在同主席谈论时事,就把列文介绍给他。梅特罗夫顺便对主席说了他对列文说过的话,列文也发表了今天早晨发表过的意见,但为了换个方式,他讲了刚想到的新意见。随后他们又谈到大学问题。因为这一套列文都已听过了,他就对梅特罗夫说,他很抱歉,不能接受他的邀请,接着同大家点头告别,坐车到李伏夫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