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吴化文被打跑后,鲁中根据地面积扩大了1000多平方公里,使沂、鲁、泰、蒙四大山区连成了一片。随后,山东军区司令部为完成逐步向北扩展任务,由参谋处长李作鹏提出了夏季攻势计划:“鲁南军区拟于7月中旬配合湖西部队和新四军攻击周侗、申从周两股伪军,控制湖东地区,打通鲁南与湖西的联系。渤海军区正在加紧策动丰城伪军王道部起义,并拟于8月中旬攻克利津城。滨海军区拟于7月下旬攻击伪军李永平部。鲁中军区拟于8月下旬攻克沂水县城。”

罗荣桓接着说:“夏天攻势的重点是攻克沂水城,告诉王建安他们要严密组织,精心部署,我军首次攻打设防坚固的城市要多动脑筋,总的方针是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

1944年的夏天雨水很大,沂河里的水一天天涨起来,巨浪翻滚,涛声惊岸。

为了进一步靠近沂水城,鲁中军区的八路军在这个多雨的夏季发起了新的攻势,于1944年6月11日,先在临朐南部地区攻克了大关、小关、蒋峪3个日、伪据点,切断了敌临朐至沂水公路的交通线。12日以后,八路军又在蒙阴南部、费县以北地区作战,消灭了伪第3方面军1旅的王立庆部1100余人,摧毁了日伪环绕蒙山的封锁线。接着,在沂水城南,八路军部队攻克了大虎头、孟家围子、袁家城子3个日、伪据点,切断了敌沂水至临沂的公路。这样,沂水城的北、南、西三面均暴露在八路军的威胁之下,城中守敌立即陷入了孤立状态。

沂水城是鲁中地区的重镇,也是沂蒙山区的腹地。它东靠苍松翠柏的山岭,西临咆哮奔腾的沂水河。这里交通方便,是沂水至青州、沂水至临沂、沂水至博山、沂水至蒙阴、沂水至莒县5条公路的连接点,东达黄海之滨,西通沂蒙山区,南抵鲁南重镇临沂,北接胶济铁路上的青州市,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1939年日军侵占沂水城以来,他们为了控制和巩固这一战略要地,苦心经营,构筑工事,修建飞机场,加固了城防设施。城内守敌,为伪县长牛先元部的8个中队,共1000余人。城的南关,则由1个日军中队据守,建有3米高的坚固围墙,围墙内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角和中心都建有碉堡,高高矗立。沂水城四周,也安置了小据点,西有黄山铺、崖庄、龙山,南有斜午,西北有武家洼,东北有凤凰头,东南有满堂坡、四十里铺等。每个据点都有伪军把守,和沂水城中之敌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牢固完整的防御体系。从此,沂水城就成了日军在鲁中发动“扫荡”的基地。日军的军事指挥机关、特务机关,都设在城里,每次对鲁中地区进行“扫荡”,几乎都在这里策划和调动兵马。

如今,八路军已经兵临城下。罗荣桓适时地向鲁中军区发来命令:认真准备,力争一举拿下沂水城。

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罗舜初、区党委副书记高克亭、参谋处处长胡奇才等多次开会研讨攻城计划,并几次召集各军分区和各团的负责人,讲明攻打沂水城的重要意义,研究兵力部署及任务区分。

经商讨,最后决定:参战部队由鲁中军区的1团、2团、4团、11团、军区特务营和部分地方武装及民兵构成。4团1、2营负责攻坚,主攻日军炮楼据点;3营在沂莒公路阻击莒县增援之敌;1团为主、11团配合负责攻城,歼灭城里伪军;2团一部在蒙阴城以东,准备打击蒙阴出援之敌;军区特务营负责攻歼城南斜午伪军;地方武装围攻外围据点。由于王建安要去山东军区开会,这次攻城作战由罗舜初、高克亭负责指挥,胡奇才予以协助。此次攻城,在战术上要步兵与爆破相结合、攻城与打援相结合,要隐蔽突然,奔袭包围,速战速决,一定要在敌援兵赶到之前结束战斗。

任务确定后,各部队马上行动,侦察敌情,熟悉地形,准备炸药,细化任务。

8月15日晚,罗舜初命令4团发起对沂水城东南炮楼据点的进攻。信号弹乘着夜色飞入沂水上空。顿时,枪声大作,弹飞如雨,火光闪闪,响声冲天。

对东南炮楼据点的进攻也是各路部队发起总攻的信号。4团的枪声一响,所有部队全部启动原定作战计划。攻城部队如猛虎下山,排山倒海似的向沂水城冲去。

至17日6时,攻打沂水城的战斗全部结束。被日伪统治6年之久的沂水城,获得了新生。八路军解放沂水城的消息,像浩荡的东风,吹遍了沂河两岸。群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在通往沂水城的大道上,人群拥挤,热闹异常。欢乐的歌声,愉快的笑声,叮叮当当的锣鼓声,响遍山岭上下,沂河两岸。

这一战,历经一天两夜,鲁中八路军全歼沂水城守敌,打死日军83人,俘20余人,毙伤伪军200人,俘伪县长牛先元以下800余人。沂水城的解放,拔除了日、伪占领的据点,扩大了解放区,缩小了敌占区,不仅使鲁中区内部连成了一片,同时也使鲁中和滨海两个战略区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