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3日上午7时许,日军村宪吉大队一部600余人,进至三岔口时,与曾雍雅支队接触。该支队按预定计划节节抗击,将日军诱入雁宿崖地区。预先埋伏的八路军部队立即发起攻击,将日军压缩于雁宿崖峡谷内。激战至下午4时,600多日军被歼灭500多,生俘13名,并缴获各种炮6门、轻重机枪13挺、步枪210支、骡马300匹。

硝烟还未散尽,1团7连连长钟茂华,穿着一件日军将校呢大衣,十字披红地挎着一把指挥刀、一把王八盒子,笑眯眯地大步走到营部。营长宋玉琳和教导员郑三生一见,都被他这副模样逗笑了。他们看到大衣上金晃晃的军衔,知道这是个大官的军服,但不清楚有多大,翻开衣襟,见里面用金丝线绣着“村”二字。钟茂华说:“我们迂回到敌人炮兵阵地侧后时,打倒一个鬼子官儿,缴获了这套‘行头’。”

可惜,部队在打扫战场时,没找到村宪吉大佐的尸体,所以并不能确定这家伙是死是活。

杨成武命令部队连夜打扫战场,迅速转移。

下午5时左右,部队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沿着崎岖的山路回到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的驻地——管头镇。在一分区司令部会议室里召开了战斗总结会议,杨成武司令员主持会议,指挥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讲话。他讲道:“今日一仗,歼敌500多人,是我分区抗战以来歼敌人数最多的一仗。我认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有三:1、情报准确;2、从三路敌人中选择打东路,决策正确;3、地形选得好,雁宿崖两侧高山,我们埋下伏兵,一头一尾扎口袋,关门打狗,打得痛快……”

杨成武司令员的话说出了大家的体会,与会的指挥员们虽然都刚下战场,军装上还沾着血污,但是那满脸红光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透出万分的喜悦和兴奋。昏暗的油灯下不时传出大家爽朗的笑声……

“报告!”一个声音打断了大伙的笑声。

“请进!”杨成武一抬头,见是1团3营的宋玉琳营长手拿一件日军大衣,走了进来。

“宋营长,有事吗?”杨成武问。

“杨司令,您看!”宋营长递过大衣。

杨成武在油灯下仔细一看,大衣的布料相当好,胸前佩着一条金黄色的绸带,带子两边是大红色穗子,两肩分别佩有4颗闪光的星星。

“咦?”杨成武有些吃惊。

宋营长说:“司令员,还有一把金柄指挥刀呢!”

“哦!”杨成武看了一眼这把军刀,目光又回到手中的大衣上。他翻开大衣,只见绿色的里子上有一个黄框,上面写着:姓名村,血型A型。他急忙问,“这件大衣是在什么地方缴获的?”

“是7连连长钟茂华迂回到敌人炮兵阵地后侧,用步枪打死的一个胖军官,然后扒下他的大衣,并拿回了这把指挥刀。”顿了一下,又说,“我们不认识衣服上的这个字,”他指指字,“不过我们分析这可能是个大官,就急忙给您送来了。”

“这是日军村大佐的军大衣,他的尸体在什么地方?”杨成武急忙问道。

“已经和鬼子兵的尸体一起埋了!”

“不好!”杨成武站起身,在屋子里快速地来回踱步。副司令高鹏、政治部主任罗元发等也都凑在灯下,仔细翻看着这件大衣,并小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杨成武突然止步,大声说:“同志们,请你们马上赶回自己的部队,并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随时听候作战命令。”

听到这话,一个作战参谋瞪着眼睛惊奇地问道:“司令员,仗不是刚刚打完吗,这大仗、恶仗又从何谈起?”

“日本这个民族报复心极强,他们刚死了个大佐,绝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杨成武用肯定的口气说道:“鬼子的特点是失败越惨,报复心越强,而且是败兵刚回来,报复的人马就出发了。他们想乘我们庆祝胜利之时,打我们一个猝不及防!”各位指挥员听后,都赞同杨司令的分析,大家纷纷起身,火速赶回部队去了。

散会后,杨成武立即抓起电话,向聂荣臻报告了缴获村大衣的情况,并说明了自己的担心。

聂荣臻听完,立即对杨成武说:“部队要马上转移到银坊、司各庄一带隐蔽待命。”

“是,我马上安排!”

“好!”聂荣臻赞赏地说,并交代他,“你们要密切注视日军动向,有情况立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