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杨世峻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勇”,以便时刻激励自己当一名忠诚勇敢的好兵

杨勇是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人。他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政治部宣传大队长,红3军团连、营政治委员,红4师10团政委,红1军団第1师、第4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委,115师独立旅旅长,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34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1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2野战军第5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贵州军区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2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杨勇生于1913年,其父为他取名为杨世竣,小名统伢子。“杨勇”的名字是他参加红军以后改的。“世峻”略显文雅,而一个“勇”字却是名副其实地展示杨勇的性格特点。杨勇的勇劲,从他小时候起就出名。他7岁那年,当地的财主仗势欺人,一天借故把他的衣服弄脏了,还蛮不讲理。杨毫不畏惧,要求财主赔偿。财主狡猾多端,提出条件,要年少的杨勇下鱼塘去捉一条活鱼上来。一个儿童在水中捉一条大鱼是十分困难的,在当众人都为杨勇着急担心时,只见杨勇二话不说,一个猛子扎人水中,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水中搏斗,杨勇制服了水中的鱼,也制服了财主。

1928年夏,为了躲避反对派的报复,当时杨勇和好友周政财逃亡常德,打听到鲁道源第50师正在招兵,于是,他两个去了第50师学兵团当了学兵。不久,杨勇得知彭德怀率领独立团在平江举行了暴动,闹得很红火。就和周政财一同逃离了学兵团,追寻彭德怀的起义部队。直到1930年5月,才找到了彭德怀领导的红5军,终于实现厂当红军的愿望。

为了激励自己当好一名优秀的红军战丄,当时仍叫杨世峻的他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一下。改个什么名字好呢?他想起了在里仁学校读书时,陈校长讲过的“勇”字,“勇”字是形容士兵的忠诚、勇敢,刚强不屈,也是形容一个好男儿阳刚之气的。杨坻峻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勇”,以便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当一名忠诚、勇敢的好兵。

从此,杨勇的名字,在红军中叫开了;在八路军中叫开了;在人民解放军中叫开了。一提起杨勇,就知道他是一名勇将,一名忠城于祖国的将军。

杨勇的忠勇果敢,使他在红军队伍里进步很快,1934年红军长征时,他已经是红4师第10团的政委了。

当红军连续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来到湘江岸边时,遭到国民党重兵的阻截,形势非常严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向杨勇和团长沈述清下达了命令:“你们10团作为先头部队,过江后迅速修筑工事,坚守阵地,掩护中央纵队和红9军团、红5军团渡江,没有命令不准撤退!”

杨勇意识这一命令的含义,不管敌人有多少,不管敌人多么凶恶,不管战斗打得多惨,也要死守阵地,与阵地共存亡。接到命令后,杨勇和团长沈述清率部星夜急进,于28日抵达湘红岸边,立即同3营营长张震一起在界首、兴安之间选好了渡河点,迅速地组织部队渡过了湘江。

杨勇率领的先头部队虽然进至界首,但师的后续部队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未能赶到湘江渡河点。这时传来侦察员所获的情报:敌人第一路“追剿军”一部由全州向脚山铺的红2师发起了进攻,一部正全力向黄沙河开进。其他几路“追剿军”,分别向道县、文市等地红军后卫部队进攻。桂军主力已分两路北进,企图夺回渡点,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杨勇和团长立即组织部队抢修工事。没过多久,桂系第7军独立团和第45师赶来了,占领了脚山铺西北的高地,随后对红军阵地进行炮击。炮火密集猛烈,大有炸平红军占领的山头之势。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在湘江两岸展开了。

红军的阵地全部处在敌人的炮火射程之内,杨勇率领的红军,以单一兵种和步枪、手枪、手榴弹等武器,抵抗敌人步兵、骑兵、炮兵和空军的联合进攻,实力上敌众我寡,武器装备上敌优我劣,地形上敌高我低,这一切不均衡,预示着这场较量将是非常残酷的。这一点,杨勇早就想到,所以部队一进入阵地,他就要求战士们克服一切困难抢修工事,要求每一发子弹、每一颗手榴弹都要发挥作用,不能浪费。

一阵炮轰后,敌人一排排地向10团冲来。等敌人到了10团的有效杀伤距离,杨勇一声令下,红军战士奋起猛打,枪声、手榴弹声顿时响成一片,敌人纷纷倒地。

但是,打倒了一批,又上来一批,再打倒一批,又冲上来一批,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武器好,突入了10团的前沿阵地。红军战士用雨点般的手榴弹炸死了一批又一批敌人,迫使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

敌人调整了兵力,又一次发起进攻。红10团团长沈述清率1营顽强反击,虽然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沈团长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沈述清牺牲后,上级立即派红4师参谋长杜中美接替团长的职务。但不幸的是,在当日下午与敌反复争夺阵地战时,杜中美又壮烈牺牲。一天的时间内,10团先后失去了两位主要指挥员,许多优秀战士也倒在了阵地上。

眼看敌人又一次冲了上来,杨勇望着曾患难与共的战友倒在血泊中,悲愤填膺,他从战壕里一跃而起,端起刺刀,带头冲向敌人。经过一场白刃战,又一次杀退了敌人的进攻。

杨勇率领部队与敌浴血奋战,一直顶住到中央纵队全部渡过湘江,他才奉命撤出阵地,带着部队继续西进。

1934年12月下旬,杨勇率部长途跋涉进入贵州。1935年1月9日,党中央机关进驻遵义。红3军团以一部兵力在乌江至遵义地段实行运动防御,主力则集结在懒板地区休整。由于转移以来,部队边走边战,减员很多,根据上级指示,红3军团由3个师缩编为2个师另一个独立团。杨勇仍为第4师第10团政委。

红军进驻遵义后,国民党薛岳部的两个纵队8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于1月19日撤离遵义,向土城、赤水方面进发,以求迅速渡过长江。部队行动后,经侦察获悉,川军刘湘的郭勋祺师已先于红军南渡长江,抢占了土城地区的有利地形,企图阻击红军。

中央军委为了取得渡口通道,决定由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3军团,还有红5军团和红1军团的各1个师,迎击川军。

杨勇和团长带领部队随军团为左路纵队,于25日赶到土城附近准备投人战斗。28日拂晓,红军发起攻击,激战3小时,突破了敌阵地。但敌立即将预备队投人了战斗,战斗越打越激烈,红军虽英勇顽强,但敌人兵力上占据优势,武器装备也优,红军久攻不克,形势十分危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亲临前线指挥,投人了主要兵力,仍是攻不破敌阵。

就在这场激战中,杨勇的腮部被敌弹击中。

战至黄昏,毛泽东果断地命令红军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而去。

杨勇负伤后,随休养团行动。在行军路上,他碰上自己的姨表弟胡耀邦,当时胡耀邦只有18岁,因得了疟疾,发烧不止,身体很虚弱,行走困难,倒在了路旁。

见到杨勇,胡耀邦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他拉着杨勇的手说:“世峻哥;我怕坚持不到头了。”

“不会的,你要有信心。再说,有我在嘛!”杨勇极力鼓励和安慰表弟,并将他搀扶了起来,把水壶递给他喝水。

这对表兄弟,在生死攸关的征途中相遇,而且一个负了伤,一个染上了疾病,为了革命大业,他俩都付出许多,此时两人内心都很激动。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从艰难困苦中磨炼出来的。杨勇和胡耀邦相见后,勇气顿生,信心倍增。杨勇不顾自己负伤的身体,把胡耀邦扶上自己的坐骑,跟随着部队缓缓向前,朝前走,决不回头,共同的信念将他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杨勇不久又回到战斗部队,他率部翻雪山、过草地,与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掩护和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一直抵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