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程万企盼与王耀武兵团会师,是11月22日以前的事,当时从常德西北隅还可以隐约听到激烈的枪声,但在11月22日以后,他就无法作如是想了。因为就在这一天,五十一师、五十八师主力被迫撤出慈利,常德西面门户大开。

11月22日当天,日军第一一六师团一二〇联队进攻河洑,守卫河洑的一七一团二营一天之内打退日军八次冲锋,全营仅剩三十余人,只得从阵地撤出。日军第一一六师团占领河洑,完成对常德的左翼包围圈。

同一时间,日军第六十八师团二三四联队进攻德山。德山乃沅江南岸的唯一制高点,若守军能凭险据守,必能予敌重创。守德山的部队是临时划归五十七师指挥的一个步兵团,尽管余程万一再严令该部死守,但这个团还是在稍作抵抗后即撤离阵地。

随着河洑、德山先后失守,五十七师的外围据点大多丧失,后方补给线也被截断。余程万决定将主力收缩至第二层城垣核心阵地。

当主力部队奉命后缩时,偌大一座常德城已经十室九空,到处是日机轰炸后留下的断垣残壁以及狼藉零乱的各种遗弃物。种种迹象表明,五十七师所面临的情况非常严重。

人是靠希望活着的,但希望不是空气,它得有源头和条件。五十七师只有一师之众,围城的日军却有第三师团、第四十师团、第六十八师团、第一一六师团,共计四个师团,纵使五十七师有三头六臂,要想长久守城也非常困难。眼见与七十四军主力的联系已被切断,余程万只能寄望于来自长沙方面的增援,薛岳在电报中告诉他,第九战区已派出两个军星夜驰援常德。

日军在常德会战中投入兵力之雄厚,大大超出第六战区或王耀武兵团所能承受的负荷,只有相邻的第九战区参与,两大战区协手,才有击退和击败日军进攻的可能。

常德至长沙有一百多公里,而且公路遭到破坏,坑洼难行——破坏交通是把双刃剑,会给敌我双方的运动同时造成困难。显然,如果要跨战区作战,就需要提前调兵,否则无法及时参战。然而战前薛岳却出现了判断错误,他根据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验,认定日军又是和上次在赣西北时一样,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即先向湘西佯动,然后再出动主力由湘北正面进攻长沙。基于这一考虑,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湘北兵力调往湘西。直到湘西数县沦陷,常德城形势紧张万分时,他才手忙脚乱地调兵增援。

薛岳电报中所说的那两个军,应该是指第十军和第五十八军。在常德被包围时,这两个军或是还未出发,或是尚在途中。

只要有援兵便有希望,五十七师选择了继续咬牙苦撑。余程万向各部发出通令:“发扬我虎贲之光荣传统,以最大牺牲的决心,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

七十四军军歌中唱道:“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随着日军从城郊逐渐逼近城垣,用于支援步兵的炮兵团开始发挥作用。

七十四军炮兵团一共三个营,除二营因系野炮营,不便山地作战仍留驻衡阳外,其余两个山炮营均参加了常德保卫战。在郊外日军进入火炮的有效射程后,炮兵团在观测所内测定了日军阵地的射击诸元,并制作了相关图表。

一切准备就绪,随着炮兵团长金定洲一声“预备——放”的口令,二十四门苏式山炮一齐轰响,将日军阵地炸到“失声”。紧接着,其中的八门山炮按预定计划转移射向,朝日军冲锋部队发射装有定时引信的榴霰弹,暴露于地平面的的日军步兵纷纷中弹倒地。

自鄂西会战后,中美联合空军便开始实施反击。空军第四大队在大队长高又新的率领下,集结于恩施,并将恩施北门外的江河畔机场作为前进基地。常德会战期间,飞行员都坐在驾驶舱里,随时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只要信号弹一响,他们就立刻驾机飞往常德。

当炮兵团施射时,双方航空兵也在空中展开了角斗,其中一架日机中弹负伤,只得降低飞行高度,紧贴地面飞行。就在这架日机低飞掠过炮兵阵地的一瞬间,炮兵排长田少猷端起轻机枪,一梭子弹就把飞机给打了下来。周围欢呼声四起,余程万听闻后当即将田少猷提升一级,并报请军委会记功嘉奖。

火炮乃军中之胆,特别是在防御战中更居重要地位。通过集中配备和机动使用,炮兵团以逸待劳,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压制和摧毁。然而距离的拉近也是相互的,大家用火炮都能轰击到对方,相比较而言,开始建立起来的日军炮兵阵地在力量上更为强大。

苏式山炮的特点和好处是比较轻便,每门山炮都可分解成为八大件,由骡马或人力进行抬送,但它本质上是一种轻型榴弹炮,其口径和射程都不及重型榴弹炮或加农炮。后者被称为野炮,主要由马匹或车辆牵引,日军到联队一级就进行了装备。11月23日,日军用野炮对城垣阵地进行轰击,破坏了多次工事,布上部队(第一一六师团一〇九联队)趁势对北门阵地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