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军委命令,第10兵团在叶飞司令员的带领下立即展开了进军福建的准备工作。7月2日,叶飞率第10兵团由苏州冒暑南进。7月26日,抵达福建的建阳、建瓯、南平。

此时,福建全境敌军共有15万之众。其中龟缩在福州地区的有:福州绥靖公署第6兵团朱绍良、李延年所辖的第25军、第96军(位于城西北闽江西侧地区)、第73军(位于福清及平潭岛)、第74军(位于连江、官头一线)、第106军(防守福州市区)等5个军,共14个师6万余人。

蒋介石企图坚守福州、厦门,以确保台湾。他的战略意图是想将美国拖下水。也有人说,他想保住台湾,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反扑。

朱绍良自知兵力有限,不仅士气低落,而且多是些残兵败将,战斗力特别差。因此,他主张放弃福州,力保海上的退路。敌方内部对守不守福州发生分歧。朱绍良虽不想坚守福州,可也不敢违抗老蒋命令。

根据上述情况,叶飞考虑了两个方案。一是采取大迂回战术,断敌陆上、海上退路。向南迂回,占领福州以南的福清、宏路,截断福厦公路,割断福州朱绍良兵团和厦门方向汤恩伯兵团之联系,截断福州之敌从福厦公路南逃的退路。可是,要实行这一方案,困难较大。因为,向南迂回的部队,从尤溪出发,要翻越百余公里的崇山峻岭,然后从永泰钻出来,攻占东张,才能夺取福清、宏路。

这一路全程是200多公里,且都是高山和山间小径,无公路、大路可走,大炮、山炮无法携带。这是一着险棋,险在部队在酷暑天气,经5天长途跋涉,到达福清、宏路时已是疲惫之师,如再遭敌人南北夹击,危险性很大。

叶飞考虑的第二个方案是向东迂回,攻占马尾,断敌海上退路。这样,部队只需2天路程。这是个比较稳妥的方案。可是,叶飞和其他领导分析,这个方案虽有优点,但由于没有大迂回占领福清、宏路,就不能断敌陆上退路。我军即使追得再快,也不能顺利通过闽江桥,渡过乌江。可能变成赶鸭子,达不到全歼敌人的目的,使福州之敌漏网由陆路沿福厦公路向南逃窜。权衡再三,他们决定采取第一方案,以求全歼敌人。

接着,叶飞发布战斗命令:第31军为左路军,由古田出发,攻占马尾,断敌海上之路,得手后即由马尾向福州攻击前进;第29军为右路军,由南平出发翻越沙县、永泰大山,攻占福清、宏路,截断福州朱绍良与厦门方向汤恩伯部的联系,断敌陆上南逃之路;第28军为中路军,担任由古田向福州正面进攻任务。

各路大军受命后,立即出击。

左路军于8月13日晨向丹阳守敌施行攻击,10时占领丹阳;继而向连江方向攻击,16日攻取连江城,歼敌第74军一部、第15军大部;继而攻下闽安、马尾,歼敌第23师、第201师一部,完全控制了闽江北岸,以炮火封锁闽江,断敌水上逃路,并立即由马尾向福州攻击前进。

右路军由南平出发,翻越沙县、永泰大山,攻占福清、宏路,切断敌南逃陆路,并向南构筑工事,实施警戒。

中路军16日下午攻取福州外围的徐家村,勇猛迫近市区,由西郊西洪门向市区攻击。3路大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打得敌人无路可逃。

福州战役我军共歼敌1个兵团部、5个军部、14个师,计5万余人;自己伤亡不足500人。叶飞率部于8月17日占领福州。这就是后来将福州市大街命名为“八一七路”的由来。遗憾的是,只差半个小时,让朱绍良、李延年乘飞机溜了。

事实证明,叶飞果断采取第一方案是正确的。福州战役的胜利,使我军控制了福建中部,打开了局面,然后可乘胜南下,继续歼灭泉州、漳州、厦门之敌,从而为迅速解放福建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部队进入福州,成立了福州市军管会,韦国清任主任,负责接管工作。叶飞率兵团主力继续南下,拟肃清闽南漳泉地区之敌后,向厦门、金门两岛进击。

福州战役后,为迅速解放福建全省,第10兵团决定除以一部担任新区城市警备及剿匪任务外,兵团主力由司令员叶飞率领,乘胜南下,实施第二阶段和战,攻歼退守闽南漳州、厦门、金门地区的国民党军。

叶飞根据闽南地区地形特点和国民党军的分布情况,决心分两步实施漳厦战役:第一步首先夺取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大陆,控制攻取厦门、金门的有利阵地;第二步进行渡海登陆作战,攻取厦门、金门两岛。

具体部署是:以第31军分两路向漳州进攻,一路沿南安、同安、角尾向漳州进攻,一路沿安溪、枫洋、长泰及举溪、南靖向漳州进攻,而后乘胜向东发展,攻占海澄、港尾、屿仔尾、嵩屿等沿海要点;以第29军主力攻占厦门以北集美、刘五店、澳头等地。以上2个军完成上述任务后,加紧进行攻击厦门岛的准备。第28军以1个加强师进至金井、石井、莲河、永宁地区,进行渡海攻取金门的准备。第二步,以第31军和第29军主力攻取厦门岛;以第28军主力和第29军一部攻取金门岛。

为保证战役的胜利实施,第10兵团政治部发出了关于争取战役全胜的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全体指战员要保持和提高战斗情绪,力戒轻敌松懈,消除急躁情绪,认真做好渡海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消除渡海作战的思想顾虑,坚定胜利信心,争当海岛作战的英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