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设防的确是第一流的。但在晋中战役以后,它毕竟已成为一座孤城了。眼下这座孤城又靠谁去防守呢?此时,阎锡山的兵力只剩下了第66、第68、第69师、暂编第45师、第49师和暂编第8总队等6个师了,加上从晋中战场逃回的残部,也显然是不够用的。

不过,阎锡山还有招数,他派他的太原绥署副主任杨爱源,亲自到南京找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通过司徒雷登,恳请陈纳德派B-25型轰炸机来太原助战;又派彭士弘等人前往青岛,恳请美军第7舰队司令白吉尔出兵应援;还派他的高参、原日伪山西省长苏体仁东去日本,策划成立“东亚同盟志愿军”,空运太原作战。

其结果又怎样呢?除了美军在青岛、烟台等地拼凑了一个假名经济考察的军事组织来太原外,其余都成泡影。

此招不成,阎锡山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一面连电向蒋介石求援,一面补充残余部队。

经过东拼西凑,他恢复了晋中战役中被重创的第61军军部;重建了晋中战役被歼的第19、第33、第34、第43等4个军部和第70、第71、第72、第73师,暂编第39、第40、第44、第46师,暂编第9、第10总队等10个师。同时,将太原民卫军编为铁血师;将各部队抽来受训的“铁军基干”编为铁干师;将太原绥署军官队和各部编余军官编为神勇师和迫击炮师;将被俘返的人员编为忠贞师。这样,阎锡山防守太原的兵力达10万余人。

阎锡山集中了11个师、21个保安团,在太原城外组成了东、西、南、北四个防守区:东防区,以第19军军长温怀光兼总指挥;西防区,以第61军军长赵恭兼总指挥;南防区,以第43军军长高倬之兼总指挥;北防区,以第33军军长韩步洲兼总指挥。城东南的双塔寺专设要塞司令,由第43军军长刘效曾兼任司令。城内以特务团、宪兵团、装甲团,设中心防区;另留有7个师作为预备队,并任命第10兵团司令王靖国为太原守备司令,指挥全局。

具体防御计划:

第一、方针:为确保华北据点,控制工业区,培植独立与共匪作战之军事、政治力量,彻底歼灭来犯之匪;并相机配合其他地区之国军,全面反攻,恢复政权。

第二、指导要领:为实施战略守势,战术攻势起见,以少数兵力,固守要点,大部兵力,保持机动,期凭借坚固工事,与炽盛火力,予匪以重大损害。而后适时运用我机动部队,逐次歼灭局部匪军,以达攻势持久之目的。

第三、兵力部署:第10兵团担任城东、城南地区。确保杨家堡、椿树园、马庄、淖马、牛驼寨、风(凤)阁梁之线。机动部队,分别控制于双塔寺,卧虎山附近。第15兵团担任城西、城北地区。确保阳曲镇、栏岗、呼延村、化土头、白家庄(九院北侧)、南堰镇。机动部队分别控制于新城、东社镇附近。由孙楚直接指挥各部为总预备队,在城垣附近,保持机动。

第四、其他事项。⑴推行党、政、军一元化,进行总体战;并加强情报及肃谍工作。⑵实行平民经济:节约消费,提倡生产、增加粮源、以防匪围困;并对空军补给设施,尽力准备与维护。⑶工事构筑:须兼有骨干及面之配备,并在地下、地面、空中(指碉堡、城墙上、中、下之射孔)之立体设备。在东正面,应注意敌之攻坚,在西正面,应防匪之奇袭。⑷战斗上之注意:必须用伏枪、伏炮、实行节短势险之战法,增大匪之损害至最大限,减少自己损害至最小限,俾达火海制人海之目的。(《国民党军战役史第五部——戡乱》第4册,第254~256页)

为死守太原,阎锡山大力加强法西斯统治。8月23日,阎锡山发布《告全体同志书》,命令所属严守阵地,抱定奋斗到底之决心。为此,以梁化之为首的特种宪警指挥处,用特务手段加强控制;在军队实行“连坐法”,防止士兵逃跑和投降;将被解放军俘虏后放回的官兵编成“雪耻奋斗团”。阎锡山还为自己做了一口棺材放在门口,并为自己准备了毒药,表示“不成功则成仁”,欺骗部属为他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