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谢集团选择的黄河渡口是孟津和潼关地段。这是黄河历史上的老渡口,原来是人来人往。自从抗战以来北岸成为解放区后,国民党封锁了渡口,长期不能正常摆渡通航,船只缺少。这里地势险峻,加上连日暴雨,河水猛涨,水流湍急。

陈赓得知后非常焦急,如果在河边耽搁时间,行动就难以保密。一旦南岸敌军发觉,增强防务,对我军渡河将非常不利。他派纵队情报科长到黄河边监视水情,并询问上游情况。当得知陕北没有下雨,黄河渡口水位很快就会下降,陈赓命令部队抓紧时间,准备强渡。

关于渡河,陈赓回忆道:我们渡河的地带是在三门峡左右,河水湍急,渡口很少,又值秋汛,水大浪高。对岸敌人筑有坚固的河防工事,又加强了警戒。他们不仅把渡船集中烧毁,驱使士兵日夜在河防工事中守备,而且强迫黄河南岸的居民组成河防队、听水队,有的地方甚至把狗都集中起来,随其士兵一齐巡逻,叫做“狗兵”。但是敌人的这些措施是挡不住决心打到外线去的人民军队的。

渡河是分左、右两个集团进行的。8月22日夜和23日拂晓,右集团在茅津渡以东,左集团在垣曲、济源间,先后发起了渡河作战。

左集团的指战员,机智地利用了黑夜和连天大雨,河水猛涨,浪大声喧,对岸看不见、听不清的机会,登舟起渡。在渡船将近对岸的时候,才发起了炮火轰击,巧妙地把偷渡和强渡结合起来,登上了对岸。

右集团在渡船很少的条件下,战士们制造了几十个大油布包,权当战船,一面划进,一面射击,冲过敌人的火力封锁,把敌人的守军打垮。有些精通水性的民兵,还组织了葫芦队,肩下系着葫芦,浮在水面,手中端着枪向敌人射击,掩护渡船前进。

由于动员深入,士气高昂,这次渡河战斗,两个集团都只用了半小时的时间就突破了黄河天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