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是东北战局发展过程一个战略性的转折点。它对改变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2个整师又6个团,连同保安部队共计5万余人(含东、西满配合作战的歼敌数),缴获各种炮657门、坦克装甲车11辆、马3500余匹、汽车172台,以及大批枪支、弹药,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各个击破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计划。此后,东北国民党军由于机动兵力更加单薄,又得不到关内的增援,不得不放弃战略进攻,转入守势。这就为东北民主联军举行战略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这一阶段作战,南满解放区的基本区域得以保存,北满解放区获得巩固和发展,西满、东满也分别恢复和重建了一些小块解放区。东北民主联军先后收复了康平、金川、库伦、柳河、辉南、开鲁、桓仁、长岭、辑安9座县城,解放区的面积约扩大了2.9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130余万。至此,控制了东北3/4的土地和约占半数的人口。在此期间,随着土改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和残余土匪被彻底肃清,东北解放区已日益成为巩固的战略根据地。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彻底粉碎了杜聿明3个月内解决东北民主联军、半年平定东北的妄想。杜聿明所统领的东北国民党军,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设计的“南打北拉”、“北打南拉”作战方针的困扰下,经常以二三个师的兵力奔波于相隔千里之遥的两个战场之间,使本已过度分散兵力的杜聿明更加捉襟见肘。在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打击下,杜聿明白白送掉了两个整师又两个整旅共5万“国军”精锐。相反,林彪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却像顶天立地的长白山,像巨人一样在东北站稳了脚跟,部队已由1945年闯关东时的10余万人,发展到了46万人。其中包括野战军5个纵队、9个独立师,共30个师,22万多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对改变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当时关系东北战场全局的关键。这一战役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南满根据地,使北满根据地能够顺利地进行土地改革,彻底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迫使东北敌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我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而扭转了东北整个战局。“四保临江”战役以及“三下江南”的胜利是东北战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战略性转折点,它不仅很快迎来了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攻势的胜利,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也为东北战场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