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国民党军第12战区司令长官的傅作义是一位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1895年6月27日,他出生在黄河之滨的一个小村庄——山西省临猗县(旧荣河县)安昌村。1918年23岁时,他毕业于保定军校,开始了职业军人的戎马生涯。1933年3月,日寇突入我长城古北口、喜峰口,直犯北平。

傅作义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的干扰,率部火速驰援,由他指挥的怀柔战役被誉为“最有力的光荣一战”,胜利地保卫了故都北平的安全。1936年绥远抗战,先后拔掉了日寇经营多年的红格尔图、百灵庙、大庙各战略据点。尤其是百灵庙大捷,声震中外,群情振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粉碎了日寇妄图吞并满蒙,进而灭亡中国的阴谋。全面抗战后,他又亲自率领广大官兵,先后转战长城内外、晋中、绥南;指挥并参加了驰援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守城。尤其1939年末至1940年夏,在河套地区进行的包头、绥西、五原三战役,特别是五原大捷,战果辉煌,扬国威而丧敌胆,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抗战胜利以后,傅作义也欣喜异常,认为从此可以在治理地方、建设国家上大展宏图了。因此,当日本投降时,他在绥远向他的部下说,抗战胜利了,中国的前途应该是和平建国。河套有这么广大的土地,你们就在这里种田当老百姓吧!他也曾多次向他的女儿傅冬菊说过:老百姓太苦了,我不愿打内战。他多次向蒋介石提出辞呈,请求解甲归田,蒋介石当然是不会同意的。

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蒋介石给傅作义发了一份密电:日皇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你战区部队务速沿平绥线向东挺进,勿稍松懈;努力进剿铁路沿线共军,火速接收包头、归绥(今呼和浩特)、集宁、大同、张家口诸城市;已电令张家口日军总部责令他们暂时维持治安,待缴械投降后,集中遣送回国;伪军(包括蒙疆骑兵)一律接收;行政人员随军前进,及时建县政府。

这是蒋介石抢占华北走出的一步毒棋,也是他调集重兵进犯华北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傅作义接到这一命令后,其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但为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立即率领第35军、暂编第3军、第67军、东北挺进军、新编骑兵第4师等部,5.1万余人,在其他杂牌部队和大同阎锡山部队的配合下,从五原出发,至9月11日,先后攻占了包头、归绥、集宁、丰镇等城后,除一部驻守归绥、包头外,主力分布在平绥铁路丰镇至卓资山沿线地区,企图控制平绥路,以待国民党军主力到达北平、天津后,再从东西两面向我张家口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