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的斗争、1952年秋季的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正面战场已经巩固,几乎是攻则必克,守则必固,完全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联合国军”对正面战场已经无可奈何。因此,志愿军反登陆作战准备战场部署的总体原则是,在保证正面作战力量的同时,重点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力量,而海岸防御又是以西海岸为重点;海岸防御部署与正面部队换防同时进行,将从国内新调入的四个军,先用于海岸防御的第二线部队,熟悉情况,将第一期入朝轮换的三个军,调至正面第一线经受作战锻炼,而将在朝鲜作战较有经验的军从正面第一线调出,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

根据上述原则和1952年12月志愿军党委会议、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确定的部署,从12月底即开始战场部署的调整,至1953年1月下旬基本完成,后又进行部分调整,至4月中旬全部调整部署完毕。

调整后正面战线共有志愿军十个军,地面炮兵十四个团另二十八个营,高射炮兵二十四个营,坦克四个团;人民军三个军团和两个旅。第一线西起礼成江口东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依次为第19兵团(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陈先瑞)指挥的第65、第46、第1军(另第63、第64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并与人民军两个旅担任大同江以南西海岸防御);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指挥的第23、第24军;第9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张南生)指挥的第67、第60军(第68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文登里以东至东海岸为人民军第3、第7军团(第1军团为第二梯队)。

在西海指指挥下,担任西海岸防御的部队共为志愿军六个军,地面炮兵十四个团又九个营,高射炮兵两个团又十三个营,坦克六个团,另人民军一个军团又一个旅。第一线部署志愿军两个军(第38、第50军)又一个师,人民军一个军团和一个旅。第二线部署志愿军四个军(第39、第16、第40、第54军)。

东海岸的防御部署:担任东海岸防御的部队共为志愿军两个军(第12、第15军)又一个师,地面炮兵两个团另三个营,高射炮兵五个营,坦克一个团;人民军两个军团和两个旅。

战场预备队为志愿军第47军(位于谷山地区)和地面炮兵四个团另两个营(位于成川地区)。担任筑路和修工事任务的第21军一个多师,也为战场预备队。

经过调整部署,海岸防御部队兵强马壮,兵力和火力密度大大提高,防御力量大大增强。特别是西海岸,其第一线平均每公里追击炮以上火炮密度为7.6门、反坦克火炮为5.8门,高射炮火平均每18.5平方公里为一门。另共有坦克219辆。

此时,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兵力达到最高峰,共计二十个军,连同各特种兵部队、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达135万人。

志愿军空军和海军也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

1月3日,彭德怀召集军委空军副政治委员吴法宪、副司令员常乾坤、王秉璋开会,专门研究了空军反登陆作战准备问题。就思想准备、飞行员和飞机的准备、战术技术训练等提出要求。同月,毛泽东在听取军委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关于志愿军空军作战情况的汇报后指示,加紧战斗锻炼,加紧抗登陆作战准备工作,多多培养有战斗经验的飞行员,注意保存有战斗经验部队的战斗实力。

据此,空军对参加反登陆作战进行了部署和准备。从1953年1月至4月,志愿军空军在第一线始终保持五个师作战,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要求,1月15日,军委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苏联空军顾问到安东,与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参谋长王政柱共同拟制了陆空协同作战计划。

海军派出快艇基地勘察组、水上障碍设置组、岸防炮设置勘察组,前往安东和朝鲜西海岸进行勘察。海军一个布雷队在西朝鲜湾航道布设了四个雷区,并派出两个海岸炮兵连进入西海岸阵地,还有一个鱼雷艇大队和一个海上巡逻大队,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

整个战场部署调整的完成,使志愿军和人民军无论东西海岸的防敌登陆,还是正面战线防御,都有了充足的作战力量。

在1月下旬部署调整基本就绪后,1月30日,志愿军司令部对反登陆作战训练发出了指示,要求各部队根据担负任务的不同,利用构筑工事的间隙,以训练干部为主,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据此,担任东西海岸防御的各部队,在构筑工事的间隙,重点进行了反登陆(打军舰、岛屿要塞守备、海岸防御)、反空降、反坦克的基本战术和步、炮、坦协同战术训练。西海岸还进行了陆、空协同战术训练。正面部队进行了以阵地阻击、坚守坑道、连续反击、反空降、小部队活动为中心内容,贯穿步、炮、坦协同作战的训练。至4月20日止,西海岸各军共组织干部战术训练六十四期,火器使用训练十期,轮训班以上干部18900余名。至4月底,志愿军全军共分期分批轮训排以上干部54500余名,排以上干部基本轮训一遍,训练主要武器射手19500余名,先后训练两批新兵98200余名。各部队根据预定作战方案,进行了实兵战术演习。志愿军司令部还专门组织了合同作战组织指挥的参谋业务学习。经过训练,使干部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军事素养有了显著提高,为后来的作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