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前期,空中一直是美国人的天下。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开始出动,大显身手,击落敌机330架。当然,志愿军飞机也被击落了231架,有116名飞行员血染碧空。

中国每损失两架,美国就得损失三架。

这是一个骄人的战绩。

为什么?

空军不同陆军。

空军,机型、驾驶员技术,是关键。

中国空军,驾驶技术是从零开始九_九_藏_书_网的。

不要说空中作战经验,就是升空经验,也没有多少。

而美国空军飞行员,多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油子,空中格斗,厉害着呢。

就好比一个人,还没有学走路,怎么上拳击场啊!

中国空军打得好,有两大理由。其一,毛泽东制定了一个极具创意的作战方针;其二,中国空军的独特战法。

参战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这位苏联留洋回来的将军,林彪、罗荣桓的著名搭档,踌躇满志,准备晃开膀子大干一番,他希望志愿军空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和陆军一样,在空中好好教训一下美国人。

每个军事指挥员,都希望在战场上“一鸣惊人”。

一向敢于争胜的毛泽东,此时却剑走偏锋,见识过人,他明确指示刘亚楼,志愿军空军“一鸣则已,不必惊人”。

为什么?这,就是战略。

这一招太英明了。

空军强国,不是热情“涨”出来的,也要符合规律去发展。当时,中国将领没有指挥空战的经验,甚至曾有让苏联老大哥统一指挥的想法。毛泽东不同意,说“合作可以,但一定是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合作”。

毛泽东制定的谨慎用兵的方针,与苏联将领发生了认识冲突。苏联空军代表扎哈罗夫大将,就志愿军空军的用兵方针,与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争执了起来。

扎哈罗夫大将:“太谨慎了!打仗哪能没牺牲,大不了损失一些飞机和飞行员,就是天上飞鸟也可能掉下来啊!”

周恩来:“不是我们不愿意作出更大的民族牺牲,如果是陆军,损失上百万我们都可以承受,但空军不行!空军就这么一点力量,损失掉就很难再发展起来。”

“再说,我们的原则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壮大发展,目的是越战越强。如果越战越弱,元气大伤,甚至动摇了赖以发展的根本,那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当时中国根本制造不出飞机,都是苏联老大哥的,损失一架少一架;尤其是,刚刚训练出来的飞行员,一旦损失掉,连空战的经验都丢了。

空战经验丢了,怎么传帮带?空军还怎么强大起来?

这期间,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电报来往非常频繁,中苏双方就志愿军空军战前的准备和参战等问题,进行磋商。

1951年7月,空军参谋长王秉璋随徐向前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中苏关于朝战中的军事合作问题。

在会上,中苏双方代表发生了争执,吵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拍桌子闹了起来。

志愿军空军在大规模参战前,才开始进行米格-15型歼击机训练,有的只飞行了十几个小时,就投入了空战。1951年3月,组建了由刘震为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后来,又组成联合空军司令部,简称“空联司”,仍由刘震任司令员,中朝双方各派一人任副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