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打不赢,嘴巴谈不赢,李奇微就将眼光投向了志愿军的后方。

李奇微的判断是——天空是美国人的。我利用空中的绝对优势,延伸到你的后方,将你的后方炸瘫,将你的后勤炸完,让你的前线军人吃吃不上、喝喝不上、穿穿不上、用用不上,枪成了火棒棍子,手榴弹有“手”没“榴弹”,人人饿着肚子,光着膀子,那还打什么仗!

李奇微司令官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说这一办法就如将绞索套在志愿军的脖子上——打不垮你,就绞死你。

这就是李奇微的“绞杀战”。

美国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由起初的被牵着鼻子走,不自觉地转变为“遵循”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你甩你的手榴弹,我扔我的大炸弹。

照现代商战的说法,就是——发挥比较优势。

这一战法,不同于过去的硬碰硬,而是硬碰软。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军队的“硬”可不同于志愿军的“硬”。志愿军的“硬”是气足,是血肉之硬;而美国军队的硬则是金刚钻,是钢铁之硬。美国军队一旦找准了自己的硬,发挥自己的硬,中国军队就很难抗拒。况且,美国军人这次找准了志愿军的命门——后勤。

美军不是吃素的,的确称得上是世界上的一流军队,有高人,有战略家。这一战略,不但找准了美国人的长板,也找准了中国人的短板。

且,飞机这个长板,那是美军中最长的长板了,中国军人干着急,没脾气;

且,后勤这个短板,中国人太短了,短到短期内很难长起来。

看看海湾战争,美国人是如何发挥空中优势的,就清楚了。

打现代商战,企业家也应该从中美双方的高手过招中,学会如何运用战略。

这样,美国那2000多架飞机,如同夏天的蜻蜓般,漫天乱飞,寻找中朝军队的桥梁、铁路、汽车等。一旦发现疑似目标,就是一通铺天盖地的轰炸。

朝鲜战争期间,共有10万吨美国炸弹,落在仅有1000多公里的朝鲜铁道线上。

据测算,这相当于平均每公里铁路线投放100吨炸弹,也就是每10米投放1吨炸弹。10米1吨,基本上是将炸弹一个个没有间隔地沿着铁路线排放。

一排就排了1000公里。

这,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空前纪录。

别说军队、铁路、桥梁,就是钻洞的兔子,也早炸没毛啦!

看看海湾战争,美军轰炸伊拉克军队,就是那个阵势。

美国军人出狠招了。

中国军人怎么办呢?

近乎原始的中国后勤,怎么应对呢?

其实,从一开始,中国后勤就是在被动中主动应对。中国军人几乎连真正的现代化战争都没打过,更别说拥有现代化后勤了。况且,即使打,也没有多少条件可以利用。

但很快,近乎原始的中国军队后勤,在没有多少条件可以利用的情况下,迅速适应并改进,化被动为主动,顶了过来。

且顶得极为漂亮!

他们的办法,就是铁人王进喜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否则,就只有投降的份儿。

如何创造?

开动脑筋。

请看这些创造:

——“片面运输”。现在的铁路都是双轨或多轨,双向行车。而当时,北朝鲜的铁路多是单轨,许多铁路的场、站还没有倒车车道,不能会车,不能双向开车。美机到处轰炸,运输任务重,时间紧,怎么办?

中国军人发明了一个好办法,等到夜幕降临,美军飞机不长眼时,志愿军就将所有列车的车头都朝向同一方向——前方或后方,单向发车。

每隔5分钟,就发一趟列车。

这就是“片面运输”,实际是单向运输。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使志愿军通过单轨铁路,创造了一夜开往前线47列火车的世界纪录,相当于和平时期行车数的2.5倍。

这项发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顶牛过江”。白天是美国人的天下。一到白天,美国空军就将志愿军的后方桥梁,如同翻地一般,发现一个炸一个,统统炸毁,一个不留。

天色一黑,志愿军后勤就立马忙活起来,开始抢修路桥。当时,志愿军的工程作业能力非常弱,再加上天黑,作业难度就加大了。即使修好,第二天还可能被炸。志愿军只好在炸了再修、修了再被炸中忙碌。

着眼暂时能用,抢修的铁路桥的承载力自然比较差。差到什么程度?桥梁晃晃荡荡,刚能过火车,但经不起火车头的压力。

那列车怎么过桥?在火车过江时,志愿军就将车头调到车尾,用车头顶着车厢轻轻过桥。

然后,在桥对面,另外准备一个火车头,将过桥的车厢挂上,再拉走。

这就是志愿军后勤的“顶牛过江”。

我顶!

——“合并运转”。志愿军的后勤运输,好比虎口抢食,时间紧,任务重。为突击抢运,志愿军将两个火车头挂在一起,再将两列以上的列车串在后面。

这样,就出现了一列列超长的列车,如同长长的巨龙,在夜间前行。这种办法,比单列列车运输明显提高了效率,发挥了突击抢运的最大效能。

对此,志愿军称其为“合并运转”。

除此之外,他们发明的好办法,还有很多。比如,在一座正桥旁,同时修了几座便桥,美国人炸了这座,那座照用。比如,面对天天轰炸,志愿军铁道兵们干脆白天取下铁路桥梁上面的Z字梁、钢轨等重要部件。美国九九藏书飞机飞来一看,桥是坏的,炸过的,也就懒得再炸了。晚上,志愿军再将钢梁、路轨一架,桥梁照使不误……

还有“当当队”“水下桥”“爬行桥”等好办法。

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厉害的“矛”,遇上了最土办法、最有效的“盾”。美国飞机炸得越厉害,就逼着志愿军后勤越创新;志愿军越创新,美国飞机炸得越厉害。

1951年7月,美机对铁路的轰炸次数比1月增加了5倍,中国军队的铁路运输量也增加了2至3倍。1952年5月,美机对铁路的轰炸次数比上年4月增加了62.5倍,同期北朝鲜铁路运输量却增加到上一年4月的2.67倍。

起初,美国军人认为,这样的绞杀战,中国后勤一定玩完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如此翻天覆地的轰炸面前,“北朝鲜仍一直有火车在行驶”。美国军人惊叹,中国军人是“世界上最顽强的道路修筑者”。

谁说中国人少创新?如此奇效的土办法,不但不是抄袭,且世界上其他国家恐怕很难想得出来。

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军队专门派专家学习中国铁道兵的经验。当这些洋专家听完志愿军的土发明后赞不绝口,连呼“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并称如果在苏联,一定会获得重大发明奖!

在与智慧的志愿军斗智斗勇中,作为对手的美国军人也表现出尊重和佩服。

当今涉足商战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志愿军的后勤创新,看看志愿军是如何想办法,以弱胜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