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非常顺手,就好像知道联合国军的行踪似的。

没错,彭德怀得到了联合国军行动的准确情报。

彭德怀到底怎么搞到麦克阿瑟的情报的呢?是谁给志愿军送的情报呢?

1950年11月24日,就在那次传奇式的鸭绿江飞行之前,麦克阿瑟召开记者发布会,兴致勃勃地宣布,战事就要结束,他的孩子们要“回家过圣诞节”,并公布了联合国军钳形进攻的计划安排。

从11月25日到12月25日(圣诞节),时间周期是一个月。安排进攻的时间是11月25日,结束进攻的时间是12月25日,麦克阿瑟清楚地将之告诉了对手。

大家看,钳形攻势,也就是两个钳夹子,兵分东、西两路,最后在鸭绿江会师,进攻路线安排也明确地公告了。

伦敦《泰晤士报》援引华盛顿消息,报道说:“7个联合国师——3个美国师和4个南朝鲜(韩)师——以及英联邦旅已准备就绪,去进行据称是最后的进攻,以扫荡从西海岸至南朝鲜(韩)部队已经到达的地点这段鸭绿江下游地区。”

这样,麦帅等于把自己进攻的时间、地点、行军路线、兵力、目标等,一股脑地通过世界各大报纸、电台,清楚地告诉了他的对手彭德怀。

上哪里找这样又全又准的情报去?

我的那个老天!

当时就有西方记者评论麦克阿瑟的做法,“显然是一种奇特的打仗方式”。约瑟夫?格登在《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中也评论说:“也许历史上还从未有一位将军像他那样,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自己的计划毫无保留地暴露给敌人。”

有,后来的历史还真有。

在前些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就将打萨达姆的时间、计划都告诉伊拉克了,不同的是,美国还是将萨达姆给灭了。

在关键时刻给彭德怀送情报的,就是麦克阿瑟司令官!

因此,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应该大方一点,给这位麦帅发一枚一吨重的一级谍报功勋勋章,外加1000万美元奖金(人民币的不要),并给他树碑立传,以感谢他为志愿军两次战役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要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西方的这句谚语的确是至理名言。

正是这种“狂”使天才的麦帅,彻底丧失了理智和起码的冷静判断。

而此时,麦克阿瑟司令官遇到了一个多年来没有遇到过的对手,遇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凝聚出来的战场高手,遇到了一个抱着雪民族百年耻辱的信念而舍生忘死的硬汉。

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走麦城就是必然的了。

约瑟夫·格登的《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里,有个细节描写是很有意味的:面对如山倒般的兵败,“麦克阿瑟颓然倒在吉普车的前座上,仿佛已经完全精疲力尽,并未表现出他一贯的信心和盛气,就连他那顶著名的油渍斑斑的军帽,这一天也不显得怎么精神,他是一个斗败的人”。

的确,他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