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全局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经过8年血战,终于以日本宣布投降而结束。昔日民族战争中的盟友国民党和共产党,关系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8年抗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队伍已经发展到130余万人,另有民兵260多万人。创建了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以及皖中、皖东、鄂豫边、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根据地内,一般都建立了村、乡、县人民政府,很多根据地都建立了司法、税收、供销社(银行)等机构。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大独裁者的蒋介石是不甘心的。他在美国的支持下,一方面下令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一方面准备内战。为了争取和平,避免战争或推迟战争,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于8月28日赴重庆谈判。在此期间,国民党阎锡山部第十九军进攻我上党地区遭到惨败。蒋介石看到我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已经被吸引到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即以14个军分3路沿平汉、同蒲、津浦3条铁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其中第三十军、四十军、新八军6万余人为第一梯队,在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高树勋、马法五的率领下,沿平汉线从新乡北进,企图打通铁路线与石门敌军汇合。这一路是主要的,对我解放区危害最大。

正因为如此,刚刚从重庆回到延安的毛泽东,于10月17日从延安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在你们的领导下,打了一个胜利的上党战役,使得我军有可能争取下一次相当的或更大的胜利。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蒲路的作战,争取应有胜利之外,必须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全局,极为重大。”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把“关系全局,极为重大”的担子,交给了晋冀鲁豫军区。刘、邓接到电报后,一边督促各个部队迅速从上党地区奔赴邯郸一带战场,一边抓紧时间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同时,为了便于指挥,报经中央军委同意,将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4个军区部队主力,依次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二、三、四纵队。各个部队一边改编,一边行军,从太行山千山万壑的小路上直奔战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邯郸以北,经过10余日血战,双方损失都很大。关键时刻,在刘、邓首长的亲自组织下,经地下党员王定南牵线,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与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面谈,终于使高树勋下定决心,率领新八军和河北民军1万多人火线起义,使战役立即发生逆转。

此时,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勇所部的独立第四旅和第十七师的两个支队也赶到了战场。刘邓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当即向各部队颁发命令,准备发起总攻。

大战将临的气氛立即笼罩了每一个预伏的阵地。

突然,一个建议停止进攻的电话打到了峰峰的指挥部。

电话是在高树勋部下工作的地下党员王定南打来的。

王定南自抗日战争时期就进入高树勋的部队,经过多年交往,已经成了高树勋的好友和座上客。

刘伯承不但有硬攻硬打、巧攻巧打、谋略制敌的功夫,而且还要施展攻心战法,不费一枪一弹,从国民党军队中挖出一个军来,这个军就是高树勋将军的新八军。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多年来经常受到蒋介石统治集团的排挤、歧视,与蒋介石有矛盾。高部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此次沿平汉线向北进攻,蒋介石为削弱杂牌而驱使其作内战先锋,高树勋极为不满,从新乡北进之前,即派人与我联系,表示不愿意内战。

因为某种机缘,共产党人王定南被派往高树勋部。从国民党军中挖出一个军让其参加人民阵营,这样大的行动在内战重开以前,还没有先例,尤其是在面对面的战场上,真是不易呀!

为高部起义做出重大贡献的王定南将军回忆说:“我当时就在刘邓首长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统战工作,公开的身份是高树勋的好友‘座上客’,实际上是在高部做地下工作的。”

10月28日清晨,平汉战役总攻发起的同一天,王定南从高部回来向刘邓首长报告说:高很愿意同我军谈判,但还有些顾虑,主要是高夫人现在还在徐州,高为夫人的安全担忧。

这一情况,马上引起了刘邓首长的重视。

刘邓首长向来重视争取敌军的工作。他们经常谈到要打退反动派的进攻,一方面要在军事上挫败敌人;另一方面要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反内战的统战工作,尤其是要利用国民党军队中杂牌和嫡系的矛盾,和平民主分子和法西斯分子之间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站到和平民主的旗帜下来。为此,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选拔了不少干部做这方面的工作。刘邓首长还亲自处理有关的重要问题,在上党战役紧张的作战中,刘邓首长就多次听取了王定南同志的汇报。平汉战役开始后,邓小平政委又多次布置此项工作。由于有了以往的工作基础,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好的动向,邓政委就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妙地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这对平汉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0月29日,捷报频频传来。我一纵突入崔曲,敌四十军一0六师一个团被歼;二纵已突入阎家浅,敌三十九师亦被我歼灭一个团,各处残敌向南北左良逃窜时又被我截歼一部,我军乘胜向北左良及其以东地区之敌展开攻击。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对高的起义起了促进作用,当夜高树勋终于决定:“我立即起义,走革命道路”。

刘邓首长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立即派李达参谋长连夜通过火线看望高树勋,对起义问题作最后的商榷。

李达将军身着便服在王定南等同志的陪同下,步行通过三纵占领的阎家浅,进入高树勋的指挥部。

李达参谋长此次代表刘邓首长看望高树勋,更加坚定了高马上起义的决心。因为李达原是老西北军的军官,是宁都起义过来的,所以和高树勋一见面,谈得很融洽。他们谈了对四十军、三十军应抱的态度,又谈了1931年董振堂、赵博生二位西北军将领不满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江西“剿共”前线举行闻名全国的宁都起义的意义。他还谈起了西北军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变了政治方向,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举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师,受到全国民众欢迎和支持的情景。

李达将军鼓励他说:“高先生如果在当前中国面临着内战与和平、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大搏斗的紧要关头,能高举义旗,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建立和平、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它将比宁都起义、五原誓师的意义更为深远”。

高树勋将军听了李达参谋长的一席话,异常兴奋和激动,当即表示:“10月30日宣布起义!”

高将军的义举,得到人民的高度评价。正如前面毛泽东、朱德的电文所说:“凡属血气之士,莫不拥护”。

凡与人民为敌,为蒋某人卖命的,则前途就不美妙了。

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早市起义后,同时电话通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说明他要率新八军与共产党的军队联合,共同反讨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的行径,主张和平民主,并要求马也脱离国民党,站在人民一边。马法五接到电话后,惊慌失措。高将军的这一行动,对敌人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对参加平汉战役的我军指战员则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于是,战役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高树勋和他的新八军原属西北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长期以来深受歧视和排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非但没有改变歧视旁系的政策,反而逼迫他们开赴内战前线,充当炮灰。高树勋对此极为不满。此次奉命北进之前,他就有意采取行动,并让王定南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当时,上党战役正在进行,王定南徒步来到山西黎城,向刘伯承、邓小平作了汇报。刘邓得悉高树勋的进步倾向,遂决定王定南立即返回,动员高部战场起义。此举如获成功,在未来的平汉战役中全歼北犯之敌则有了绝对的把握。

但情况的发展却和预想发生了很大的差距。高树勋原打算带领新八军和河北民军单独北上,把所经之处的国民党兵马和伪军统统收编起来,连同他们窃据的城镇一起交给共产党。没想到蒋介石的密令却是让高树勋和马法五的三个军齐头并进,这就打乱了高树勋的整个计划。时间一天天过去,情况一天天紧急。时至今日,刘邓率领的野战军已经准备发起平汉线上最后的总攻。

王定南冒着流弹赶到三纵给刘邓打了电话,征得同意后,又穿过火线回到十一战区长官部。

高树勋一见王定南,便面带愧疚地解释道:“定南,你是知道的。在新乡时,我对孙连仲提出,我愿单独率新八军、河北民军沿平汉线北上,后来孙连仲说我单独一个军过不去,就让四十军、三十军和我一起来了。当时,我也不能对孙连仲说我能过去。你看这……”

王定南说:“这是蒋介石对你不放心,孙连仲才这么决定的。”

高树勋叹了口气:“我已有所悟。不过既然是三个军齐头并进,我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恐怕消极了一些。”王定南望着高树勋,“刘司令员、邓政委本来是同意你一个军北上方案的。但现在是三个军北上,毛主席已电令刘司令员、邓政委,决不允许三个军北上,让国民党实现在全国向我解放区进犯的战略。因此,刘邓首长希望你以民族大义为重,举行战场起义,立刻站到人民方面来。”

高树勋愣了一下:“就地起义?”

“对。为了给起义留下时间,刘邓首长已经同意推迟总攻。”王定南将底牌全部亮了出来,“当前正是关键时刻,现在起义,对你、对人民、对国家都贡献极大。”

高树勋在室内来回踱步,像是对王定南,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要走向革命……我是有决心的……只是……”

“你这样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王定南看出高树勋内心思绪的纷乱,话语随之尖锐起来,“退出内战,方不愧对死难之同胞;制止内战,方能告慰阵亡之将士;反对内战,方能保证八年抗战不至前功尽弃,中华民族,方有真正的复兴的希望。继续把命运系在蒋介石的战车上,高先生作为圈外的杂牌,终归难逃厄运啊!”

“我被他蒋委员长期骗已非一日,什么‘党国以为干城’,‘中正尤寄厚望’,无非是让我和八路军对垒,借八路军之手消灭我罢了。”高树勋愤然地说着,但神情依然有些恍惚。“定南,这些事,我想了并非一日。只是……”

王定南语重心长:“建侯兄,大是大非要当机立断,切不可优柔寡断!非常之人,才能立非常之功。”

高树勋眼睛亮了一下,继而又叹了口气:“多年来和我同甘共苦的妻子,还有本军许多军官的家眷,现在都在徐州。如果我们马上宣布起义,国民党岂不要加害于她们?”

高树勋的担心合乎情理。不解决这个问题,起义就很难顺利实现。王定南想了一下,十分诚恳地说:“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我马上去请示刘司令员、邓政委,设法解决。”

“好!好!”高树勋的情绪明显好转,“我等你的消息!”

28日清晨,王定南再一次穿过火线,直接到达峰峰的指挥部。

听了王定南的汇报,邓小平说:“高部现在起义,不仅对当前作用很大,对今后的政治影响也很大。定南同志,时机很重要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伯承在屋里踱了几步,紧接着说道:“至于高夫人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申请中央解决。定南同志,你先起草个电文,我来签发。”

一个重大而复杂的事情,就这样三言两语、果断而干脆地解决了。王定南很快起草好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看到电报上不仅有请示,而且提出了“请新四军陈毅同志派人到徐州车站,接出高树勋夫人”的具体办法,十分满意,当即签了字,嘱咐参谋立刻发出。

时间紧迫,王定南准备辞行。邓小平握了握王定南的手:“转告高树勋将军,要从大局着眼,配合我军行动,对革命做出重大贡献。”

29日下午,王定南三过火线,带来了高树勋决心起义的消息。

平汉战役的“多米诺骨牌”倾倒了。高树勋所部1万余人的起义,不但迅速改变了平汉战场上敌我军事力量的对比,而且使国民党军的部署出现了一个大的缺口,军心也随之动摇。刘伯承、邓小平可以抽出手来,全力对付马法五的四十军和三十军了!

最终,我军全歼敌军近4万人,生擒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等高级将领,缴获山炮、火箭炮310门,轻重机枪1719挺,步枪9248支,获得战役的全胜。这个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大的战役。

民主建国军

高树勋率部起义,是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最早、最大的起义,当时不但震动了全国,也震惊了世界,但高树勋和起义部队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毛泽东为他们起名“民主建国军”

按照刘伯承和高树勋的商谈结果,1945年11月1日,高树勋、乔明礼等率领新八军、河北民军1万多人迅速撤离战场,离开磁县马头镇,到武安县伯延镇一带休整、补充。马头镇距离武安县伯延镇一带约几十华里,一路上,沿途群众与学生列队远迎,高呼“欢迎高树勋将军反战起义”等口号,到处贴满五颜六色的欢迎标语。起义的新八军和河北民军官兵无不欢欣鼓舞。

高树勋率部起义后,下一步就面临着改编问题。

在争取高树勋起义的过程中,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先后发过两封电报汇报具体情况。中央军委也发了3封电报做了详细指示。对于改编的问题,11月4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指出:

刘、邓:

因为汪精卫曾用过和平建国军名义,故高部应改用人民建国军或民主建国军或其他名称或仍用新八军旧名均可。请与高树勋商量酌定,高宣言宜早发表。

毛泽东

经过刘、邓与高树勋等起义人员研究,认为毛泽东起的名字很好,决定将起义部队改称“民主建国军”。

遵照毛泽东的意见,高树勋与其他人最终以通电的形式向全国发出了起义宣言。其电文如下:

重庆蒋介石、冯副委员长,延安毛泽东先生、朱总司令,全国各军、各党派、各团体、各报馆并转全国同胞公鉴:

日寇投降,国共谈判重开,双十协定公布,全国同胞,无比欢庆。树勋等忝为执戈卫国之军人,尤为奋发。盖今日中国,惟和平方足以言建国,惟民主方足以言团结,惟和平民主团结,方能建立独立自由幸福三民主义新中国之基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合于此者,必为众所拥护,反于此者,必为众所唾弃。祸国兴邦,一念所系。树勋等久历戎行,深沐旧西北军救国爱民之传统,过去纵曾不免事与愿违,然固无时不心存戒惧。当此民族国家千钧一发之际,追怀既往,尤深警惕。综看近世,心所谓危,难安缄默,愿向我国父老同胞一陈之。

此次树勋等奉命率部北上,原为受降。此在全国政治问题处理上,已觉欠妥,乃中途迭奉严命,责以向八年之艰苦抗战之八路军进攻。星夜进军,刻不容缓,甚感惶惑。窃思破碎河山,岂堪再罹浩劫。双十协定与“剿匪手本”并行,亦悖义理。故奉命之余,痛苦万状。进则为挑起内战之先锋,贻害国本。退则违背命令,难免罪戾。辗转思维,忧心如捣。全军上下,被迫挥泪行军,一路怨声载道。洎夫师次豫北,再入冀南,目睹父老流涕陈情,青壮怒目相视,尤以八路军和平建国之真诚,节节退让之举动,言行一致,感人更深。谁人处此能无动于衷耶?树勋等歼敌余生,自不畏死,然尤不愿以歼敌之武器,加诸同胞,自残骨肉,贻害民族。况华北之敌,尚未放下武器,内外夹攻抗战有功之八路军,人间宁有此理?于是全军将士,转相告语,退出内战漩涡之声大起。其实此不只敝军之呼声,抑亦全国人民之要求也。树勋等内省天职,外察众情,大义所在,不得不与八路军息战言和。命意无他,旨在为国家民族之前途,退出内战,求以和平民主途径建国而已。知我罪我,在所不计。更有近来,道路传闻,此次加命,乃为消灭杂牌,排除异己之运用。树勋等对此,不愿多论,所争者惟不愿再以人民养育之兵,供内战之用耳。兹经全军公决,成为民主建国军,并推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公命之下,谨揭数事,以告国人。

第一,本军坚决反对内战,并愿全国同胞,一致为制止内战实现民主政治而奋斗。

第二,拥护蒋主席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之建国方针,国事应取决于民主的政治协商,不应以军事方式解决。

第三,应立即联合各党各派,组织联合政府,以解决当前之政治危急。

上述三事,为本军今后行动方针,誓当努力以赴,百折不渝,并确信,大势所趋,和平民主必可实现。树勋等望治情殷,爱国心切。古有言,“民为贵,君为轻”,但求有利于人民国家,生死胥置之度外,成败利钝,更何所计欤!违命之愆,所不屑辩,全国父老,自有定评,区区此心,敢请共鉴。如果幸而教之,则幸甚矣!

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高树勋率全军将士叩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看到高树勋的起义通电后,11月2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高树勋发来了贺电:

树勋将军吾兄勋鉴:

闻兄率部起义,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凡属血气之伦,莫不同声拥护。特电驰贺,即颂戎绥。

毛泽东 朱德

高树勋接到贺电,十分感动,于1945年11月4日又给毛泽东、朱德回了电报。

成立民主建国军后,发来贺电的还有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司令员滕代远、副政委薄一波;太行军区秦基伟、李雪峰、黄镇;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申伯纯、邢肇棠、聂真、晁哲甫;冀南军区杜义德、李菁玉、刘志坚、马国瑞;冀鲁豫军区杨勇、王秉璋、赵健民、张霖之、张玺;太岳军区王新亭、裴孟飞等。外区的如渤海区参议会,广九路解放区各界,晋绥军区吕正操、李井泉、续范亭、周士第,晋绥边区各界,山东军区津浦前线全体指战员,晋察冀各界,鄂豫皖解放区群众大会等。

为建立好这支队伍,刘伯承、邓小平和晋冀鲁豫军区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太行山麓的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参加大会的军民有两万多人。

清晨,各机关、团体代表及各地群众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数不清的慰问品,被人们争先恐后地送到主席台前。一位挑着两筐大公鸡的老汉,兴高采烈地说:“我是诚心诚意拥护高总司令的,跟八路军合作的都是好队伍。”

主席台前,两幅巨型标语特别引人注目,一幅上写着:“高总司令和民主建国军的义举是中国的光荣,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另一幅上写着:“八路军、新四军和民主建国军联合起来,为民族独立、民主团结、和平建国而奋斗!”

在庄严隆重的气氛中,大会宣布开始,首先,举行升旗仪式。民主建国军鲜艳的旗帜,伴着雄壮的乐曲徐徐升起,起义的将士,很多人眼含热泪,庆祝自己的新生。

升旗仪式完毕,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为总政治部主任、范龙章为第一军军长、乔明礼为第二军军长。

命令宣读完后,高树勋亲自率领全军将士宣誓就职。

大会结束后,群众表演了高跷、旱船、秧歌等节目助兴。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也到民主建国军驻地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等节目,起义官兵深受教育,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回到亲人怀抱后的幸福,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之中……

高树勋入党

回到驻地,高树勋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见到李达,他郑重地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

李达高兴地说:“你的要求很好,我回去向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汇报。”

几天后,高树勋见到了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再次提出自己要求入党的问题。几位领导一方面表示欢迎,同时表示,尽快向党中央请示。

1945年11月11日,晋冀鲁豫中央局给党中央发电报,请示高树勋入党的问题:

高树勋三次要求入党,如何办理?请示。

11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给晋冀鲁豫中央局的复电:

戍真电悉,中央批准高树勋同志加入本党。此复。

同日,由邓小平、薄一波介绍,高树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民主建国军成立后,进行了严格的整训,开展了民主运动,组织了赴延安参观团,成立了建国学校和干训团,培养了大批骨干。部队逐步向新型人民军队转变。“高树勋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令人遗憾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毛泽东在延安细心听取了关于邯郸起义的汇报后,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邯郸起义的重要意义,并在亲自起草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号召“开展学习高树勋运动”。他明确指出:“为着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我党必须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的工作。一方面,由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公开的、广大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势,以瓦解国民党内战军人的战斗意志。另一方面,须从国民党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为使瓦解敌军的任务落实到实处,毛泽东还提出“为使此项工作切实进行和迅速生效起见,各地必须依照中央指示,设置专门部门,调派大批干部,专心致志,从事此项工作。各地领导机关,则要给以密切指导”。

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方针,各大区、二级军区,甚至师、旅都加强了对瓦解敌军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充实了人力和财力,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此,“高树勋运动”广泛开展起来了。这个有着浓厚政治、军事意义的运动,唤醒了成千上万国民党军队官兵仿照高树勋的榜样,在战场起义,站到人民方面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瓦解敌军工作成为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战胜反动派,实现独立、和平、民主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新建立的民主建国军广大官兵,满怀信心,迎接着自己的新生。1946年1月间,高树勋给蒋介石写信,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揭露蒋管区贪污腐败情景,要求国民党忠实执行停战协定,实行民主改革,实现政治协商会议的要求,召开国民代表大会,用普选方式产生真正的人民代表以成立正式联合政府,解决当前国是,而不能国民党一党独裁。

3月间,高树勋当选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3月21日,高树勋赴邯郸参加大会,以他曾是国民党一高级将领的身份讲话,谴责国民党二中全会破坏宪法草案修改原则。

4月间,国民党当局决定于两个月完成花园口黄河堵口合拢工程,企图水淹解放区。5月3日,高树勋致函当时全国水利委员会薛笃弼和黄河水利委员会赵守钰,揭露国民党的阴谋,劝他们不要以修治黄河为名,进行内战准备。

高树勋和民主建国军的影响逐日扩大。

1946年5月31日,国民党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率所部于海城起义,高树勋于6月8日电贺:“去年邯郸起义,旨在救国拯民,欣闻贵师义举,益感同道多助。今后愿密切联系,俾其奋斗。”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空军第八飞行大队刘善本上尉驾驶一架B-24型轰炸机“走高树勋道路”起义,由成都飞往延安。他的起义,再次在国民党军队中造成震荡。

9月18日,高树勋电贺原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孔从周、刘威诚部起义军。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愿参加内战,纷纷起义投城,给蒋介石以沉重打击,形势一片大好。9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国民党官兵起来罢战怠战》的社论,号召国民党军官兵,仿照高树勋的榜样,起来罢战怠战。这时,已临近民主建国军起义一周年的日子——10月30日,民主建国军全军上下都在准备庆祝,高树勋连日收阅各方贺电祝词,全军掀起了起义一周年教育与回顾活动。

1946年10月29日,毛泽东、朱德发来电报,祝贺民主建国军起义一周年。朱德还专门写了文章——《祝高树勋将军起义一周年》。

遥远的回声

1972年1月19日,高树勋在北京逝世,埋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终年74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民主建国军的问题也被提到了日程上。在高树勋率部起义38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决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纪念大会,以这种方式给予平反。1983年10月30日,纪念会在石家庄隆重召开,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平杰三受中央委托,专门前往参加会议。河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民革中央也派出负责人参加。

会议开始后,河北省省长张曙光首先做了讲话。他首先回顾了38年前的邯郸起义,肯定了高树勋率部在内战前线邯郸首举义旗,为人民立下了辉煌的业绩。随后,他说:邯郸起义后,高树勋所率部队改建为民主建国军,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战功卓越;新中国建立后,又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们当中,除了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以外,都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成为我党的真诚朋友,有些人进而成为共产主义者。高树勋将军起义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前夕,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工作。建国以后,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民革副主委,长期担任河北省副省长职务。他工作勤奋,任劳任怨,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为祖国的统一和富强,战斗到了最后一息。青史有情,一切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他们对中华民族和推动历史前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当时曾经参加处理民主建国军问题的薄一波,也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全文如下:

致邯郸起义三十八周年纪念会的信:

对召开这次具重要意义的纪念会,我不能前来参加,深表歉意。

在国民党反动派试图派兵北上,侵吞抗战果实,向我华北解放区进行挑战的时刻,高树勋将军于1945年10月30日率所部新八军起义,口号是要民主、要和平,为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给国民党部队指出了一条出路,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倡议下,开展了学习高树勋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

由高树勋将军率领组建的民主建国军,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建国后,他们又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继续作出了贡献。

在纪念邯郸起义三十八周年的时候,让我们高呼: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民主建国军英雄们,永垂不朽!

让我们高呼:发扬邯郸起义的革命精神,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在此,我向高树勋将军及已故的范龙章、乔明礼、陈明韶、田树青等将领致以深切的悼念,并对他们的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薄一波

1983年10月30日

1983年11月1日,《河北日报》就高树勋和民主建国军平反的纪念会,做了详细报道。

1989年11月20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切接见《第二野战军战史》撰写组的同志,他首先听取了汇报,当中不断插话,询问一些问题。撰写组的很多同志当年在晋冀鲁豫军区工作过,与邓小平十分熟识。大家谈起过去,无拘无束,十分兴奋。当撰写组的同志谈到邯郸战役时,邓小平对当年的战役进行了回忆。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时间,但邓小平的记忆仍然十分清晰。

他回忆说:上党战役之后,随后就是平汉战役,国民党第十一战区两个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带着3个军,还有一个乔明礼的河北民军纵队,几个部队打过来。马法五的第四十军、第三十军都是强的。高树勋的新八军也有战斗力呀!锡联在马头镇拼了一次,一拼就是几百人伤亡。我们打平汉战役比打上党战役还困难。打了上党战役,虽然弹药有点补充,装备有点改善,但还是一个游击队的集合本。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又打平汉战役。队伍没有到齐,敌人进攻,我跟苏振华通电话,叫他坚持5天,等后续部队到达指定地点。那次他们那个第一纵队的阻击战是打得不错的,完成了阻击任务。这样,后面的队伍才赶上来。平汉战役应该说主要是政治仗打得好,争取了高树勋起义。如果硬斗硬,我们伤亡会很大。我一直遗憾的是,后来我们对高树勋处理不公道。他的功劳很大。没有他起义,敌人虽然不会胜利,但是也不会失败得那样干脆,退走的能力还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义,马法五的两个军就被我们消灭了,只跑掉3000人。这个政治仗,我们下的本钱也不小。高树勋受汤恩伯指挥的时候,就同我们有联系。由于关系比较久,所以我们是派参谋长李达亲自到马头镇他的司令部去做工作的。这件事你们好多人可能不知道。同李达一起去的还有王定南,当时是我们的联络员,我见过他多次。我们确实知道高树勋倾向起义,但在犹豫当中。那时国民党要吃掉西北军,有这个矛盾。李达、王定南一到那里,看见所有的汽车、马车都是头向南,准备撤退的。他们见面后,一谈就合拍了,高树勋决定起义,并且第二天就实行起义,把部队开向西北面的解放区。起义的第二天,伯承就到马头镇去看望高树勋。这样,马法五就惊慌了,命令他的两个军南撤。结果,我们在南面,在漳河北岸,把敌人截住了,又打了一个胜仗……

一代伟人邓小平,以他一贯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给高树勋和民主建国军做了最后的历史结论。

附录:今日邯郸

邯郸概况

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857.1万人;现辖1市4区14县;城市建成区11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8.2万人,其中主城区建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2万。

邯郸市市政府解放以后,经过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来抓,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使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与辐射能力进一步扩大。

截止2001年底,城市日供水能力达55.4万立方米,自来水普水率达100%,日处理污水能力20万立方米;市区人均拥有道路10.2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汽车8.5标台;城市燃气气化率达到96%;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0%;城市现有广场20个,小游园45个,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6.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2%;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林城市,新建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2001年荣获全省城市容貌环境卫生金奖。

邯郸市人民路今日,漫步邯郸街头或登高远望,鳞次栉比的高楼,宽阔笔直的道路,优美典雅的绿色环境,繁华热闹的都市街景,舒适方便的住宅小区………充满生机与活力。邯郸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冀南大地。

邯郸的历史发展

邯郸历史悠久。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到商代,作为商王朝的“离宫别馆”,早期城市逐渐兴起;春秋时期,是晋国的重要工商业城市;战国,作为赵国的都城,曾历经八代国君,达158年之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雄踞中原,使邯郸进入了鼎盛时期;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治所之一;西汉时期,与洛阳、淄博、宛、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而走向衰落,邯郸以南的邺城开始崛起,曹操建都邺城后,励精图治,逐鹿中原,构筑了三分天下必有其一的政治格局;此后邺城又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隋唐以后,邺城被焚为废墟,代之而起的邯郸东部的大名城,唐朝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朝为京都开封的陪都,也是宋、元大名路,明、清大名府,民国大名道的治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是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1945年10月邯郸解放,1956年10月邯郸市,峰峰市合并。1993年7月邯郸地区与邯郸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今日是晋冀鲁豫地区中心城市、全国“较大的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离首都北京450公里。邯郸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

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

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米;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米。

邯郸经济

邯郸是一个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在冶金、电力、煤炭、纺织、陶瓷和建材等方面是中国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邯郸工业支柱。机电、电工、食品、轻工、医药等也具有相当规模。

交通:邯郸市地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交界处,自古就有“南北要冲”、“九省通衢”之称,现今交通更是四通八达,运行便利。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纵穿南北;邯长铁路(邯郸-长治)、邯济铁路(邯郸-济南)和309国道、邯临公路、邯大公路横贯东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6公里,公路密度达49.05/百平方公里;邯郸机场是全国大型民用直升机场,并在扩建中。目前邯郸已形成了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是华北地区贯通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通讯:邯郸是京广通讯网络枢纽。全市交换机容量达73.23万门,电话普及率为56.5部/百人,全市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全市有电子化邮政支局65处,绿卡工程实现了省内联网。

电力:邯郸电网是河北省供电系统中供电量最大的供电网络,现有邯郸热电厂、马头发电厂、一五零发电厂等大型企业4家,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在建的国家“九五”重点项目邯峰电厂规划容量240千瓦,一期建设规模132千瓦可望在近期完工,届时不仅可满足邯郸的电力需求,还可以覆盖整个河北东南部。

水利:邯郸境内有大小水库共计80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量15亿立方米。岳城水库是邯郸境内最大的水库,其防洪标准达两千年一遇。邯郸境内有海河、卫河、漳河、沁河、滏阳河等7条河流流过,境内河流总长度约1800公里。多年来,邯郸还兴建了多处防洪、防涝、灌溉、发电、水土保持的水利工程,大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邯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矿山冶金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邯郸冶金矿山管理局是国家冶金部大型企业,年产铁矿石300多万吨,精铁粉230万吨。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管理好、效益高、全国闻名。

机电业:现有部级骨干企业8家、部级重点企业5家。拥有许多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如:汉光优美复印机、新兴铸管、宇康农用车等。

纺织业:具有很强的实力,以棉纺、印染、针织为主,兼有色织、丝绸、毛纺、服装等门类,总规模居河北省第二位。现有企业47家,纱锭67万枚。拥有雪驰牌服装、红菱牌棉布、红宝石牌筒纱等名牌产品。

陶瓷:源远流长,唐宋时期这里就有了著名的磁州窑,如今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陶瓷综合产区。邯郸陶瓷集团总公司年产日用瓷3.17亿件、工业2000万件,产品行销世界60多个国家。邯郸日用瓷形成了以黄(象牙瓷、华玉瓷)、白(白玫瓷、强化瓷)、青(青花瓷)、黑(花釉艺术瓷)为主要特色的现代风格。

建筑安装业:实力雄厚,现有职工19万人。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建成了一批高质量样板工程。邯郸市建筑总公司第二建筑公司曾在新唐山建设中创小区优质工程而文明全国。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市博物馆建筑群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邯郸市博物馆坐落在市区中心中华大街中段,与“赵武灵王丛台”相望,气势雄伟壮观。馆址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展厅使用面积5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上、中、下三层,高达26米。内设大小展厅15个,可举办各种类型陈列展览。馆前广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馆建筑与广场上的苍松翠柏、花坛绿地、流水喷泉及象征邯郸腾飞的现代城市雕塑交相辉映,构起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艺术景观。

1、历史沿革。

邯郸市博物馆前身为1968年12月26日建成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邯郸展览馆”,隶属于邯郸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部。1971年更名为“邯郸地区展览馆”,隶属邯郸地委宣传部。1980年7月,改为“邯郸地区博物馆”,由邯郸地区文化局管辖。1984年5月,移交邯郸市,隶属市委宣传部,更名为“邯郸市博物馆”。1987年5月改属邯郸市文化局管辖。邯郸市博物馆现隶属邯郸市文物局,经费完全依靠市财政拨款。目前馆内设有办公室、征集保管部、陈列部、宣教部、保卫科、技术资料部六个职能部门。现有职工39人,其中副研究员4人,馆员6人,助理馆员6人,中高级工18人。

2、陈列布局。

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邯郸市博物馆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使命。邯郸市委、市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发展博物馆事业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987年投入10万元布置“邯郸出土文物展览”;1994年投入500万元进行了博物馆维修改造的“启新工程”;2000年又投入1800万元对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其内容为:布置博物馆总序厅及《磁山文化》、《赵文化》、《东魏茹茹公主墓》、《磁州窑》、《邯郸百年》、《邯郸市城市建设规划成就》六个专题陈列和博物馆馆址建筑维修、展厅扩建、文物库房修建。展厅扩建后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基本上可满足举办各类展览的要求。

(1)总序厅。博物馆一楼大厅北、东、南三面墙壁装饰有三幅大型壁画:正面(东壁)一幅(100平方米)为气势磅礴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两侧壁画(共计120平方米)分别反映磁山文化生活场景(北壁)和“六朝故都”邺城的魏晋文化风貌(南壁)。壁画由河北省原美协主席、省美院院长王怀骐教授设计,为锻铜工艺,是目前国内较大的室内锻铜壁画。

大厅中央有一组以赵王陵2号墓出土的战国青铜马为原形创作的三匹3米高的青铜奔马群雕,与背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融为一体,象征“开拓、改革、奋发向上”的赵文化精神。

(2)《磁山文化》陈列。8000年前,磁山浮现出邯郸第一抹文明的曙光,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代表,早于仰韶、龙山文化,在考古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楼西北厅(324平方米)布置有《磁山文化》陈列。展厅东壁为一排铝合金通联橱,陈列石磨盘、石磨棒、支架陶盂、家鸡骨、炭化粟、炭化胡桃等文物标本110件,展线长32米。陈列内容分为: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渔猎采集与饲养、原始艺术与信仰四部分。展厅中央放置“磁山文化”遗址沙盘。西北角有反映磁山人生活场面的半景画式的景观,再现了磁山人磨粟、制陶、养鸡、打猎、播种等活动场面,并将磁山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也融合进去。通过文物标本、文字、照片、图画及大型景观突出展示以小米文化、家鸡蓄养、原始制陶、原始艺术、胡桃种植为代表的磁山文化的丰富内涵。

(3)《赵文化》陈列。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邯郸是赵国的都城,“赵文化”是邯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已成为“改革”的象征,极具现实意义。

二楼北大厅(324平方米)和东北厅(188平方米),陈列内容以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分为:赵国政治军事改革(胡服骑射)、赵国经济、赵国礼乐制度、赵王世系、赵国疆域、赵国城建、赵氏王陵、汉代赵地封国、汉代邯郸城建等几大部分。在展厅南侧及东、西两拐弯处布置一排橱窗式通联橱,展线约45米。陈列青铜马、金牌饰、玉片、编钟、编磬、金银涂乘舆大爵酒樽等战国、汉文物精品约200件。东北厅的东北角复原了邯郸齐村出土的战国殉葬东马坑。

(4)《东魏茹茹公主墓》陈列。今磁县城南和西南漳河与滏阳河之间的平原、西岗一带分布着古代陵冢100余座,为“东魏北齐皇陵”,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魏北齐皇陵出土的彩绘兵马俑数量多、规模宏大,国内罕见。

在新建的后楼二楼展出东魏北齐皇陵之一——茹茹公主墓,陈列墓葬出土的按盾武士俑、萨满法师俑、兵马俑、东罗马金币等珍贵文物标本约600余件;依展厅西壁布置一排橱窗式通联橱。靠展厅东壁复原制作一座按比例缩小的景箱式剖面墓室,通过艺术手法复原封土、券顶、内墙壁为特征的墓葬结构,以墓室、墓道壁画为背景,墓道及墓室内排列的彩绘小兵马俑军阵气势恢弘。墓室内加射灯,强调视觉效果,营造墓室氛围,使观众身临其境,去领略昔日北朝兵马军阵的威武雄壮的气势,欣赏精湛的壁画艺术。

(5)《磁州窑》陈列。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自北朝至今,绵延千载,始终没有断烧;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现代仍跻身全国八大瓷区之列。磁州窑研究是一项国际性学术课题,日、英、美、加、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学者研究磁州窑,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磁州窑》专题陈列内容以磁州窑历史发展顺序为纲,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为目,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全面展现磁州窑从北朝至今一千多年间产生、发展、繁荣的艰难历程,昭示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描绘瓷都总体文化面貌。该陈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力争成为全国精品陈列。

陈列内容为:序厅、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建国后五个部分。计划占用博物馆二楼南半部南过渡厅(149平方米)、西南厅(324平方米)、南厅(324平方米)和东南厅(188平方米)四个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线约200米,展出各时期磁州窑珍贵文物约450余件。展线分配:序厅占16米,北朝隋唐部分占25米,宋金元部分占80米,明清民国部分占50米,建国后占30米。

宋金元为磁州窑鼎盛时期,是陈列中的重点部分,占据西南厅后半部分和南厅前半部分,展出文物标本约300件。此部分包括在西南厅西南角(约35平方米)创作一处反映宋代磁州窑窑场环境、作坊场景及瓷器制作传统工艺等情况的大型半景画景观。

明清民国占据南厅的后半部,展出文物标本约200件。展厅东北角布置一处具有明清地方特色的民居,包括堂间、卧室,能够形象地反映磁州窑瓷器陈设、使用情况。

东南厅计划布置现代磁州窑瓷器,包括仿宋艺术瓷、大众日用瓷、瓷板壁画、现代艺术瓷等几部分,展出标本约100件。

(6)《邯郸百年》陈列。邯郸兴起3000年来,经历了古代的繁荣与衰落。上述四个专题陈列展出了它的古代篇章。自20世纪初,随着京汉铁路通车,邯郸进入近代发展时期,走上了复兴之路。在一个世纪中,经历了由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由近代城市向现代城市的转变,走过了百年复兴的历程,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邯郸人民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英勇的奋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建国后,邯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邯郸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的20年,实现了真正的复兴,成为晋冀鲁豫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

《邯郸百年》陈列占据新扩建的后楼一楼展厅(600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邯郸近现代地方革命史和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两部分,充分展示了邯郸百年来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现了邯郸的百年复兴之路。

(7)《邯郸市城市建设规划成就》展览。一楼南过渡厅(146平方米)、西南厅(324平方米)、南厅(324平方米)和东南厅(188平方米)为《邯郸市城市建设规划成就》展,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模型实物,重点展现邯郸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目标。

3、基地建设。

几年来,邯郸市博物馆领导班子一班人,带领全馆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遵循博物馆自身工作规律,奋发进取,努力开创博物馆工作新局面。全馆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始终把博物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坚持办好并不断改进博物馆基本陈列;大力自办、联办和引进具有教育意义的临时性展览,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满怀热情地向广大群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千方百计争取资金,积极开展抢救、保护、征集文物工作,不断丰富文物馆藏量。此外,还在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形象建设、宣传教育、科研工作及文物安全保卫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突出。

(1)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始终把博物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①重视办好并不断更新博物馆基本陈列,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窗口作用。

邯郸市博物馆原有基本陈列为1994年博物馆“启新工程”时布置的“邯郸历史珍品馆”,陈列占据主馆二楼五个展厅,面积1141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1500余件,展线200多米。陈列内容分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商文化、西周文化、赵文化、汉代文化、北朝佛教文化、北朝墓群及磁州窑专题。陈列开馆以来在宣传邯郸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为进一步提高陈列水平,博物馆对原基本陈列进行了局部调整和序厅重点改造。这次改造将基本陈列展题由“邯郸历史珍品馆”改为“邯郸古代文明”,使其内涵更加宽泛。邯郸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是“赵文化”,因此,整个序厅设计一面大型屏风,中心为“战国赵王城龙台遗址”巨型照片彩喷图,颇具气势;两侧分别为展题和前言,文字全部中英文对照,这样使整个陈列主题更加突出。国庆50周年向社会推出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媒体的普遍赞誉。

大力自办、联办和引进具有教育意义的临时性展览,活跃文化阵地。1997年以来,邯郸市博物馆平均每年举办、承办15个~16个临时性展览,保证月月推出新展览。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迎香港回归图片展》、《中日美术作品展》、《恐龙科普展》、《昆虫科普展》、《邯郸市第七届邮票展》、《邯郸市政协书画院成立暨画院首届画师作品展》、《建国五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辉煌五十年》大型图片展、《迎澳门回归书画、摄影展》、《画说新中国摄影专题展》、《汪易洋、金子禾伉俪书画展》等等。1999年上半年因主馆大厅装修,闭馆近半年时间,但是,仅下半年就举办、承办临时展览19个。特别是建国50周年之际,邯郸市博物馆同时隆重推出《辉煌五十年》、《邯郸古代文明》、《邯郸市书法、绘画、摄影展》、《邯郸市第八届集邮展》四个大型展览,活跃了阵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展览结束后,宣教部的同志们还将《辉煌五十年》大型图片展及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文物保护法等有关内容的图板一并送到工厂、学校、部队等十几个单位进行巡回展出,受到领导肯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每年平均接待观众数量达到8万~10万人次,其中外宾500人次~600人次。2000年3月20日博物馆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大型图片展,通过展览形式使广大群众认清“法轮功”的丑恶面目,以科学为武器,把揭批“法轮功”的斗争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广大群众参观踊跃,工人、战士、学生等参观人数达10余万,并应群众要求将展期推延10天,社会反响强烈。

②大力抓好讲解员队伍建设。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讲解员,通过短期培训,很快承担起讲解任务,提高了讲解水平,受到领导和观众好评。1999年参加邯郸市讲解员比赛,两人荣获二等奖;参加河北省讲解员大赛,一人荣获三等奖,一人荣获优秀奖。

(2)积极抢救、保护、征集社会流散文物,精心组织资料整理和文物建档工作。

全力征集流散文物。长期以来,博物馆没有专项文物征集经费,看到文物市场上国家文物资源在流失,大量流入私人和文物贩子之手,作为国家文物工作者都非常痛心。1996年在博物馆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领导班子毅然决定卖掉馆内惟一一辆中型面包车,作为第一笔文物征集经费。此后,馆领导又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筹集文物征集经费。这项工作得到省文物局和市领导的关心与经费支持。1996年以来,馆领导亲自带领征集保管部的全体同志不辞劳苦,不计报酬,深入乡村,利用节假日,坚守文物市场,征集文物。1996年以来,共征集文物1000余件,经初步筛选鉴定,认为达到三级的文物标本有60余件,二级30余件,一级2件。为国家抢救、征集、保护了一批重要文物,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

精心组织实施资料整理和文物建账、建档工作。多年来,博物馆缺乏有效可行的资料管理制度,资料管理混乱。1996年以来,博物馆投入资金,以技术资料部为主,并聘请老同志回馆共同整理出一套完整的1968年建馆以来文字、照片及文物档案资料。以征集保管部为主,技术资料部配合,圆满完成1995年以来历次省文物局下达的一、二、三级品文物建账及部分一般文物建卡工作。尤其是在三级以上文物建账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省文物局的表彰和物质奖励。博物馆还高度重视上级下达的各种文物建档、建卡及报表任务,做到按时、圆满完成。

争取专项资金,抢救、修复国家珍贵文物标本。博物馆建馆以来,一批馆藏珍贵青铜器锈蚀严重,并且有继续蔓延趋势。馆领导多方呼吁,争取资金,将包括商代羊首尊、东汉鎏金大爵尊在内的八件青铜器送往故宫博物院进行除锈、焊接等技术性修复,使国家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重视社科研究,制定特殊奖励政策。1996年博物馆制定了特殊奖励政策,规定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馆内奖励稿酬的100%;省级刊物奖励50%,市级奖励25%,以此鼓励社科研究,使业务工作逐渐活跃起来。三年来,全馆在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国家级刊物发表图片作品30余幅,收到良好效果。

(3)加强文物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文物安全保卫措施。

博物馆领导班子始终把文物安全保卫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指定一名主管领导主抓保卫,并成立了“防火、防盗安全小组”;建立安全保卫岗位责任制,使组织落实,责任到人。1999年,投资60万元在展厅、库房及馆内外安装了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实现了以报警联动为中心,以声音负荷、图像负荷、电视监控和通讯为配合,构成了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安全防范报警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人防、技防达标。由于领导重视,全体职工同心协力,1999年博物馆已连续19年安全无事故。1998年被评为河北省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先进集体;1999年被评为邯郸市安全文明单位;1998年,一人荣获河北省安全保卫三等功;1999年,一人被评为河北省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先进个人。

(4)重视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美化自身环境,努力把博物馆建成一座为群众所喜爱的高雅艺术殿堂。

进一步建立完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1999年改建文物库房3间188平方米,增添库房设施,库房内全部焊接安装了文物库藏架。2001年,新建文物库房800平方米已使近2000件文物标本编排、上架,改变了过去文物标本摆地摊的状况。

建立文物修复室。1999年下半年,投资一万余元建立文物修复室,改变了过去博物馆只藏不修的被动局面,现已修复残损文物100余件,其中包括一些修复难度较大的文物标本。

更换主馆电路内线,消除火灾隐患。博物馆1968年建馆,时过30年,电路内线已经老化,潜藏着严重的火灾隐患。1998年初,博物馆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考察、研究,确定方案,投资37万余元,更换内线,消除隐患。

投入大量资金,改善陈列条件。1999年,投资20万余元将馆内大厅、楼梯地面由原水磨石更新为花岗岩(650平方米),并安装、维修展厅大门3对。投资10万余元,将馆前后主体门窗油漆更新2000平方米;落水管油漆、维修延长400米;馆前柱子上蜡和后院办公房顶铺设SPS防水材料。经以上维修改造,博物馆陈列、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美化博物馆环境,实施亮化工程,加强形象建设,整顿馆容馆貌。三年来,投入16万元,在馆后院栽花、植树、种草,实施绿化工程;在馆前安装照壁灯、霓虹灯、射灯,实施亮化工程。美化环境,寓教于乐,逐步把博物馆建成了一座为群众所喜爱的艺术殿堂。

综上所述,邯郸市博物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馆方向,注重社会效益,活跃了文化阵地,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通过多年努力,使博物馆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取得了明显成绩。1999年,邯郸市博物馆被评为河北省文博系统先进集体。邯郸市博物馆正以“只争朝夕”的饱满激情,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为跨入河北省先进博物馆行列而努力奋斗!

邯郸传统文化

邯郸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的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学步”、“黄粱美梦”等一则则寓意深邃的成语典故,一座座古迹遗址、陵墓祠堂、碑刻石窟,都向人们讲述着古城3000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端,西靠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距首都北京44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70公里。博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复杂的地貌类型,构成了邯郸独特、多样的旅游资源。战国时代,邯郸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经八代国君,历时158个春秋。武灵丛台、蔺相如回车巷、学步桥、赵王城遗址等,体现着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基调。

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繁盛一时。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曾雄踞此地,建有邺城三台,其中铜雀台最为著名。邺城因此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北齐王朝,崇尚佛教,在此选山水秀丽之地,凿窟建寺,留下了我国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老爷山石刻、娲皇宫石窟等,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造型生动。

唐宋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为“河北重镇”。五礼记碑,碑体高大,国内罕见。

宋元时期,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以其绘画装饰丰富多彩、自然豪放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清末,这里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武禹襄,他们所创的杨、武式太极以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享誉海内外,使永年县成为著名的“太极拳之乡”。

赵文化

以赵都邯郸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在社会经济、思想观念、文化艺术乃至民族气质上,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韵。其一,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西周时,赵氏是周王的御马小吏,进入晋国以后,便很快成为专权国政的一大政治集团。特别是“三家分晋”后,使赵国发展成为战国的七雄之一。赵简子时,扩大亩制,减轻百姓的负担,“铸刑鼎”推行以律治国,奖励军功,大力倡导改革。赵烈侯选贤任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创建了中原的骑兵制度,遂攻灭中山,平定代地,扩疆千里,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其二,尚商之风盛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便是漳河之间一都会,是北方的重要冶铁中心。郭纵、卓王孙曾靠冶铁成业,富比王侯。吕不韦在邯郸经商成为著名的商贾大家。投机取利是土著居民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的重要体现。汉代的邯郸经济繁荣,进而发展成为我国的“五都”之一。古代邯郸的繁荣与商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其三,学术发达和音乐舞蹈具有普遍性。古代邯郸,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况、慎到和逻辑学的开山之祖公孙龙以及知名学者虞卿、綦毋子、毛公、处子等,都曾住在邯郸,或著书立说,或进行论辩,曾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民间,音乐舞蹈得到了普遍开展,“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弹弦踮”,赵乐、赵曲、赵声、赵鼓随之产生,并且还出现了像李延年、李奇等一批著名音乐家和像贾长儿那样专营的“乐户”。“邯郸学步”这个幽默的历史故事就与当时音乐舞蹈的普遍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四,民风重义尚气节。古代的赵国处在中原与北方草原的结合部,其民俗的最大特点是土广俗杂,为人豪爽而重义。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廉颇的负荆请罪,以及赵相贯高的宁死不屈等,都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直爽、粗犷、坦荡、重诺的特点。

成语典故之乡

邯郸是战国时赵都和汉代“五都”之一。同赵国与邯郸历史相联系的成语典故1500多条,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如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邯郸学步、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奇货可居、鲁酒薄而邯郸围、黄粱美梦等,为历代所传颂,可谓家喻户晓。

平调

地方剧种。明末兴起于武安一带。当地艺人吸收豫北怀调的特长,结合武安民间音乐、舞蹈和方音演变而成,亦称武安平调。其行当较全,音乐唱腔系板腔体,结构完整,旋律深沉浑厚,唱腔有近20个板头,伴奏曲牌100多个。具有活泼、粗犷、激昂、豪放的风格,代表剧目有《两狼山》、《盘坡》等。流行于冀南、豫北和晋东南地区,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

落子

地方小戏。在冀南民歌舞的基础上,增加了故事情节,移植了外地剧种表演形式。大约形成于明嘉靖年间。唱腔优美流畅,长于叙事抒情。板式有10余个,曲牌20多个。表演具有载歌载舞、轻松活泼、矫健明快的风格。唱词朴实通俗,地方气息颇浓。传统剧目有《端花》等,深受地方群众欢迎。

古赛戏

古老剧种。自元代以来在邯郸县东填池一带流传,至今仍是一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赛戏在艺术上与其他剧种差异明显,道白称为“评”,且又分为“韵白”和“念白”,配以浓重的乡音。唱是富于朗咏色彩的吟唱。唱腔基本上是曲牌体,有“小唱”和“截子鼓”两种。“小唱”近似板腔体的上句,念中有腔,唱中似吟,流露出吟古诗的韵律。“截子鼓”似京戏中的上场引子,字数不等,腔味散平,唱中有念,念中有唱,唱亦似吟,念亦似唱。过去该戏于每年10月开始排练,次年2月15~20日登台演出,每6年大演一次。现年年正月初五演出。“古赛戏”完整地保留至今,成为研究我国戏曲历史演变的“活化石”。

丛中花会

始于明太祖年间,流行于邯郸县丛中一带,由一个山西沁县人发起,将其故乡的民间大抬阁、小抬阁等形式引入当地,并吸收武安平调中的艺术内容,经历代民间艺人的丰富、充实、提高,使这一民间艺术日臻完善并极具地方特色。花会的表演形式有20种之多,分24个班,计有大抬阁、小抬阁、顶阁、抬花杠5班,少林武术4班,大高跷、小高跷、竹马、旱船、扁担官、串心官、柴王车、二鬼板、霸王鞭9班,小杂耍十八弦、仙鹤斗寿、孙二娘开店、潘金莲雇驴、独腿跷、盲人卖膏药6班。每6年一小闹,12年一大闹,在农历正月的3天演出中,城乡夹道聚观,场面热闹非凡。

隐豹拧台

邯郸县隐豹村的彩布拧台,始于明代,是一种极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拧台是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一个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仿古戏楼。从台脊、瓦楞、飞禽、走兽,到圆柱、方棂、斗拱、匾额,无不用布拧扎而成。不论翎毛花卉,还是人物、花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经历代艺人的发挥与创造,拧台艺术得到了发展与提高,达到了辉煌的艺术境界,闻名方圆数百里。

冀南扇鼓舞

俗称打扇鼓,是一种民间庙会敬神舞蹈。其鼓形似团扇,故名扇鼓。打扇鼓时,打鼓人左手拿鼓,右手拿一根类似马鞭式的藤棍或竹棍,走圆场时,鼓手随着舞步节奏,边走边晃动扇鼓,鼓环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与击鼓声相合拍,构成一种独特的鼓乐节奏。打扇鼓自娱性很强,一般8~10人,也可以10~20人不等。男女老少齐上阵,场面壮观。每遇庙会,便开场表演,在冀南地区影响颇大。

武安傩戏

俗称“捉黄鬼”。相传这一民间活动始于明代,是武安西南山区一带在元宵节期间开展的一种大型民间艺术活动。“黄鬼”是指在人间行凶行恶,不忠不孝,甚至害死父母的孽狂。其表演角色百余个,分天上、人间、地狱三个方面。天神有玉皇大帝、四尉、城隍、土地、五道等。地狱有阎王、判官、大鬼、二鬼、三鬼、黄鬼、探马等。“黄鬼”一般扮演为叫花子,身穿裤衩,头发和全身涂成黄色,四肢有插入肉中的刀,鲜血淋淋,哆哆嗦嗦,成为整场戏捉拿和行刑的对象。“捉黄鬼”表演自晨2时开始,先由大鬼、小鬼和探马巡逻开始。天亮后由玉皇大帝出场,布署各种任务。演至中午,阎王出场,布置审判堂,由大鬼、二鬼、三鬼将黄鬼捉拿刑场,处以抽肠剥皮之刑。整个表演一直进行到晚上。参加表演的各种人物达450人之多,还需马、骡近50匹,整个场面十分壮观。

杨氏太极拳

清咸丰年间,永年老城人杨露禅前后三次到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圣地学习陈氏太极拳。经过10余年勤学苦练,成为太极拳中的佼佼者。后在永年一带开始练拳,进一步发挥创造了杨氏太极拳。他40岁到北京地区教拳,誉为“杨无敌”,经清朝大臣翁同?推荐任旗营武术教练。杨氏太极拳发展到今天,经过了祖孙四代人的丰富与发展。因冀南演练杨氏太极拳成风,故永年为杨氏太极拳故乡。

丛台酒

邯郸酿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曾有“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丛台酒以华北特产的优质高粱为原料,稻壳为辅料,配以小麦制曲,承袭了经过改造的老五甑传统工艺,老窖固体陈酿,回酒发酵,分层蒸烧,量质摘酒。其酒性温和,饮之有解除疲劳、爽神益壮之功效。丛台酒是国家银奖产品,荣获河北第一名酒之称。

赵绣

赵绣工艺始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传说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后,邯郸人大悦,家家买丝为魏公子绣像。现邯郸市工艺美术绣品厂挖掘传统工艺,绣品取材邯郸名胜古迹、成语典故和民间传说,构思奇特,制作精巧。产品达100余种,畅销国内外。

华佗药枕

依据汉代名医华佗“闻香治病”的原理而生产的新型医药保健工艺产品。其枕芯中装入多种中草药,其药香气味通过嗅觉或皮肤,刺激人体经络、肌肉、血脉等,起到治病健身作用。主要产品有降压枕、明目枕、保健枕、安眠宁神枕、防治感冒枕等。曾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中国工艺百花奖,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毛烧鸡

1809年前后由大名城内一家烧鸡铺创制。该店主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临走时把佐料和鸡炖到锅里,次日清晨归来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刚出锅的烧鸡用手轻轻一抖,鸡肉自然脱落,吃起来肉烂味鲜,咸香清纯,回味悠长。随之生意兴隆。因店主人诨号“二毛”,故俗称“二毛烧鸡”。传到第二代经营人王国珍时,因嫌“二毛”名号不雅,便取其名中的“珍”字为首,正式立号为“珍积成烧鸡”,沿袭至今。但民间仍有“二毛烧鸡”的习惯叫法。

五百居香肠

1821年,山东人王湘云自济南来到大名府开设制作香肠及熟肉食品店,因大名距济南约500里,故取名“五百居”。其制作的香肠味道鲜美,行销方圆数百里,故“五百居”成为名贵食品。“五百居香肠”的特点是选料精良,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浓郁,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经久耐放。现成为邯郸“八大风味美食”之一。

郭八火烧

有1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郭致忠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顺天府学艺回到大名,经营火烧(烧饼)铺,堂号为“天兴火烧铺”。因其小名叫“郭八”,故当地人称为“郭八火烧”。郭八火烧以配料讲究,风味独特,层多且薄,金黄油亮,皮酥里筋,焦香可口而闻名远近。1966年周恩来总理来大名视察时,也品尝了“郭八火烧”,并接见第四代传人郭端。现在,“郭八火烧”与“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并称大名风味食品“二五八”。

磁州窑瓷器

磁州窑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得名于唐代所设置的磁州。北朝时期便出现了贾壁青瓷,宋代磁州窑发展成为我国民窑最杰出的代表。金元以后,其中心窑址由磁县观台一带移向峰峰矿区彭城镇,至今没有断烧。历史上的磁州窑主要以白地黑花、刻花、铁绣花的装饰艺术为特点,开启了瓷器绘画艺术之先河,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域形成庞大的“磁州窑系”,对我国的陶瓷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后便出现“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现代“磁州窑”仍然是我国的八大瓷产区之一。邯郸现代陶瓷产品以生产陶瓷壁画、象牙瓷、白玫瓷、青玉瓷、青花瓷、骨灰瓷、炻器瓷、艺术瓷而著称,名牌数十种,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古城风韵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涉县城西北4.4公里的赤岸村,这里地处清漳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开辟、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其司令部便设在村中央的小山坡上。现在,司令部大院北屋、东屋和南屋均陈列着反映当时军民光荣斗争史的革命文物和有关资料。院内还种有首长亲手栽植的丁香、紫荆树各一棵。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达六年之久,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专程回到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参观,并挥笔书写了“勿忘一二九师,激发爱国精神”,赠给涉县人民。如今,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已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分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们谈笑、拂袖、走动均能发出铿锵的回声,故名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它是河北省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响堂山石窟,滏阳河北岸。近旁有殿宇、靠山楼阁、古塔等附属建筑。这里现存大小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上层5座,下层2座,自下而上为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加洞、力士洞和千佛洞。其中华严洞规模最大,高4.9米,宽和深各6.3米,内刻《大方广佛华严经》,故称华严洞。窟内南壁正中上部有阿弥陀佛净土图故事的大型浮雕,南面中心柱上部有释加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浮雕。位于上层的千佛洞,小巧玲珑,保存较好。窟顶外壁上方雕覆钵塔,塔端雕卷云状山花蕉叶,中雕展翅欲飞的金翅乌,钵顶雕宝珠,两侧各雕八角形宝珠顶柱。窟内三面宝坛上各龛均雕一佛两弟子两菩萨,正面龛本尊为释迹佛。洞壁广造千佛,有大小造像1028尊,故名千佛洞。窟顶微隆,中央雕莲花,周雕8身飞天,两两相对,形成各组对称的轻歌曼舞的神仙极乐世界。此窟结构严谨,雕艺精致,尤其是外壁的大型雕刻,窟顶的飞天雕刻,都是绝无伦比的艺术珍品。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共有洞窟9座,从左到右为大业洞、刻经洞、二佛洞、释迎洞、嘉靖洞、无名洞、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窟内进深13.3米,宽13米,高11.4米。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通座高5米,造型匀称,庄重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雕刻精巧,装饰华丽,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当时北齐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临漳境内),一是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地扼太行山东西交通要隘的鼓山,是两都来往必经之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美丽,石质优良,将佛教奉为国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选择此处凿窟建寺,营造官苑,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的避暑、游玩和礼佛之地。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增凿。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观大方,其雕艺承前启后,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究我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青塔度假村

青塔度假村坐落在涉县青塔水库北面百米处的山腰下,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座北朝南的小村落。村内60余间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冬暖夏凉,房内配有太阳能淋浴、卫星电视等设施,舒适方便;院内桐树繁茂,花香袭人;院外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每逢酷暑,凉爽宜人,是游览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地方,被誉为“市”外桃源。

度假村西部黑洋山腰有一游览地--黑龙洞及黑龙庙遗迹,山角下一池清澈的泉水,常年涓涓流淌。泉水经化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口感凉甜,沁人心脾。

东武仕风景区

东武仕水库风景区,位于邯郸市西南30公里的磁县境内。水库最大水面达两万余亩,最大储水量可达1.52亿立方米。该水库东一华里处有村庄,叫东武仕村,以明朝皇帝卫士兵武举命名,水库因此而名。

每到夏季,这里碧波万顷游人若蚁,众多的游人前来划船戏水。水库西部有一个狭长的丰岛,被称作太阳岛,太阳岛以东是广阔的浅水区,湖水清澈,碧波涟涟,是游泳戏水的好去处,太阳岛以西,水面呈深绿色,一望无涯,游艇可以任意驰骋水库岸边绿草茸茸,垂柳、白杨郁郁葱葱,加上五光十色的簇簇阳伞点缀其间,犹如繁花竟放.

水库岸边辟有餐厅,冷饮厅,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并为游客没有快艇、脚踏船、机帆船、划船及游泳心备的橡皮船,救圈生等,保君万无一失。

到东武仕水库旅游观光,可在邯郸市内乘到磁县的长途汽车在曲沟村站下车。

黄梁梦吕仙祠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始建于宋代,明清曾进行重修和扩建。占地约20亩,是一组规模宏伟、保存较好的明清时代建筑群,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名扬海内外的古迹胜地。

吕仙祠坐北朝南,门前有高大的“二龙戏珠”琉璃照壁,“邯郸古观”四个大字镶于门额之上。进门为前院,院南照壁嵌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石刻,笔势飞舞,苍劲有力,相传为吕洞宾手书。与石刻相对的是通向建筑群中轴线的丹门,门上悬有明嘉靖皇帝题写的“风雷隆一仙宫”匾额。

过丹门为中院,院内建有莲池,池中建桥,中央有八角攒角的八卦亭,恬静典雅。周围红墙环绕,池中荷花飘香,令人心旷神怡。池北有三门,中门便是午门,上书“神仙洞府”,东西两侧为月亮门。

进午门往北,正面为硬山式的钟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有月台,内塑钟离和两童子像,东西有钟楼、鼓楼,间有古松翠柏点缀,确有古观幽雅之遗风。过钟离殿往北又是一院,正面一殿最为雄伟,即黄粱梦吕仙祠主殿——吕祖殿,歇山式琉璃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各出单步廊,五彩馏金斗拱,飞檐翼角昂首望天。殿内塑吕洞宾和童子像,两壁嵌题咏刻石5块。殿前有拜殿和月台,两侧为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各七间。

最北处便是吕仙超度悟世的卢生睡宫,也称卢生殿。殿内有大青石雕刻卢生睡像,头西足东,侧身而卧,两腿微曲,睡意朦胧,维妙维肖。睡床高二尺,长五尺,与睡像连成一体。东、西、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展现了卢生一枕而觉,一觉而梦,“富贵声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意境。殿前回廊有明、清时期的碑碣,其中邯郸进士王韵泉所绘梅花和题诗:“梦醒黄粱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颇受游人赞赏。

黄粱梦吕仙祠是依照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所建,相传它是卢生遇吕仙做黄粱美梦的旧址。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剧《邯郸记》描写的也是这个故事。清代作家蒲松龄还将此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流传至今。

妙觉寺舍利塔

亦称武安舍利塔,位于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不边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

据文献记载,妙觉寺舍利塔,始建于宋代,虽经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而古塔却巍然不动,其坚固程度难以想见。目前,它已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娲皇宫

娲皇宫俗称“奶奶顶”,位于涉县西北唐王山交山腰。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处。这里群山叠翠,流水环绕,风景秀丽,为涉县古八景之一,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设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上,宽广的平台上建有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娲皇阁坐北朝南,背靠断壁,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高达23米,为四层楼式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依山就势,结构奇巧。二至四层,左右前三面均带有走廊,可以登临观望。背靠山崖处有8根铁索,凿崖而系,将楼阁缚在绝壁峭崖之上。据说,每逢游客云集之际,索即伸展,故有“活楼”、“吊庙”之美称,堪称中国建筑之一绝。

阁外山崖上,有北齐摩崖石刻《法华经》、《神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盂兰盆经》、《十地经》等十部真经,13万多字,面积达157平方米,字迹工整,字体挺拔秀丽,距今已有1400余年。其年代之久、字数之多,堪称“中华之最”,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属国家瑰宝,它对研究历史、古代书法及佛教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享有盛名,在世界佛教文化史中也极为珍贵。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东南台地上,北靠红山,南临氵名河,占地近14万平方米,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于1972年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开始发掘,至今挖掘出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发现有房基、粮窖400多个,出土各种文物、遗物5000余件,有石器、陶器、骨器和粟的碳化物、野生动物及家禽骨骼标本等。这些文物证明,早在73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居于半地穴式的房子之中,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可见,邯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专家考证,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三项“世界之最”,一是粟的发现,证明我国黄河流域是世界上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的地方;二是家鸡骨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的国家;三是出土的炭化核桃,纠正了核桃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中国的说法,将中国产核桃的记载上推了5000多年。

磁山文化的发现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把新石器仰韶文化考古年代上溯了1000多年,浓缩了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一段距离,为研究原始社会提供了新的重要佐证。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陵园路中段,分南北两院,占地320亩,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也是一处全国重点保护的烈士陵园,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列为首批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46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通过决议:“在邯郸建立烈士陵园,纪念八路军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之烈士”。陵园于同年3月30日破土奠基,于1951年10月21日落成。

陵园北院大门横额镶嵌着朱德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入口处迎面而立的是高达24米、用大理石砌筑的烈士纪念塔,塔顶上装饰着一颗光芒四射的红五星,象征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塔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为烈士的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东、北、西面分别是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基座旁有两座方形石碑,刻有任弼时、董必武、彭德怀和林伯渠的题词。

烈士纪念塔后是清白如洗的圆形烈士公墓,内有317名团级以上干部的英名录,与墓体相连的石碑上刻有刘伯承、陈毅、徐向前、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题词。“八路军”、“民兵”两组群雕坐落在墓前两侧。烈士墓东西两侧几十米处是富有民族风格的殿式烈士纪念堂和陈列馆,里面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和遗物。

赵王城

陈列馆的北面是高高的“四八”烈士阁,烈士纪念堂的西侧是高大雄伟的左权将军墓,墓前的牌坊横额为谢觉哉的题词:“人民共仰”,牌坊下的汉白玉墓碑为周恩来亲书“左权将军之墓”,东西碑上分别镌刻着朱德写的挽词和彭德怀写的墓志。墓的南面是左权将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左权同志的遗像、遗物和遗作,反映了左权一生的光辉业绩。

进入陵园南门,玲珑剔透的烈士纪念亭就坐落在烈士公墓前的东西两侧,它由横跨莲花池的烈士纪念桥相互连接。公墓后是对称的东西墓区,那里安葬着20O多名革命烈士。

烈士陵园建筑雄伟,庄严肃穆,松柏长青,典雅壮观,它既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古城邯郸著名的游览胜地。

赵王城

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位于邯郸市西南郊约4公里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惟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0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阙遗迹多处。西城比较完整,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遗址上现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长285米,宽265米,高19米的“龙台”,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由“龙台”往北尚有两个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条中轴线,在中轴线两侧还残存着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筑基址6处,这是以“龙台”为中心的一组规模宏伟的殿宇建筑群。

东城与西城仅隔一道城墙,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城内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相传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南将台”和“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是东城以将台为主体的南北中轴线建筑群。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遗址西部的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邯郸历史大事件

殷纣王建离宫别馆

殷纣王时,在邯郸建离宫别馆,成为商王朝的一处政治活动之地。

赵氏别封邯郸

公元前551年前后,晋国赵氏嫡系赵简子据晋阳(今太原),庶系赵胜“别封邯郸”。公元前492年,邯郸亦归晋阳赵氏所有。

西门豹引漳灌邺

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任邺县令(治今临漳县邺镇),在漳水上筑拦河堤堰12道,同时在南岸开渠12条,引漳灌溉,使邺县成为富庶地区。百年后,史起又进一步兴建了引漳灌邺工程,将盐碱地改造成产稻良田。

赵敬侯迁都邯郸

赵敬侯元年(前386),赵国都城由中牟迁至邯郸,历8代侯王,计158年。

邯郸之难

公元前354年,魏国10万大军突然包围邯郸。赵国在坚守一年之后邯郸失守,赵国君臣迁到外地。不久,齐国军队实施“围魏救赵”战略,迫使魏国在公元前351年与赵国签订“漳水之盟”,赵国不割让土地而收复都城,史称“邯郸之难”。

齐魏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齐威王派田忌、田婴为将军,孙膑为军师,起兵救韩伐魏。魏惠王派太子申、庞涓率军10万迎战。孙膑以“减灶诱敌”之策,迷惑魏军日夜追赶,追至马陵(今邯郸大名东南)狭道时,被齐伏兵包围歼灭,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是为战国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为改变赵国的积弱被动局面,改革服制,穿便于骑射的胡人服装,建立骑兵部队,采用骑马射箭的新战术。经过胡服骑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之后便攻灭中山,击破林胡,扩地千里,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原由车战时代进入了骑战时代,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沙丘宫变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突然宣布废太子章而传位于幼子何(即赵惠文王)。后又欲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何为赵王,封赵章为代王。这一“分王赵代”计划,引起了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公元前295年,武灵王、惠文王、赵章游居沙丘宫,赵章趁机发动叛乱,欲杀惠文王。赵相公子成急调兵围沙丘宫三月有余,导致赵章被杀,武灵王饿死宫中的历史性悲剧,史称“沙丘宫变”。

邯郸保卫战

公元前260年9月,秦、赵长平之战结束后,秦趁赵国力空虚、人心混乱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军包围邯郸。赵国经过外交努力,于公元前259年正月与秦停战言和。同年9月,秦军再次攻击邯郸,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相国赵胜将家佣编入军队,振奋了朝廷内外。邯郸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并争取了楚、魏援助,终于击退秦军的进攻,于公元前257年夺取了邯郸保卫战的胜利。

秦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兵分两路,开始了灭赵战争。王翦率部东出井陉口攻赵北部,端和率部出黄河北岸攻赵南部。在秦军凌厉攻势下,赵幽缪王中秦反间计误杀大将军李牧,自毁长城。不久,秦军北路破赵,南路大军包围邯郸。次年8月,王翦攻陷邯郸,俘获赵王,赵国灭亡。

武臣据邯郸称王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令武臣率北征军进击赵地。公元前209年8月占领邯郸等30余座城池。武臣为摆脱陈胜“张楚政权”的控制,接受张耳建议,自立为赵王,封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邯郸成为北方反秦武装的军事中心。

赵歇王赵与邯郸城被毁

公元前208年,赵王武臣因内讧被杀。张耳、陈余拥立战国赵王后裔赵歇为赵王,占领了邯郸北部的信都,不久又收复了邯郸。秦将章邯在连破起义军后又大举攻赵。是年10月,章邯攻占邯郸,将城郭夷为平地,一度辉煌的邯郸城被彻底毁坏。

张耳受封赵王

公元前204年,刘邦命韩信、张耳统兵数万东出井陉攻赵,大破赵歇军20余万,于水斩陈余,并追杀赵歇于襄国,赵地从此属汉。公元前203年,刘邦封张耳为赵王,以韩信为赵相。次年,刘邦统一全国。于故赵、燕、梁等地封国,再以张耳为赵王,都邯郸。

刘氏赵国始封

公元前202年,张耳之子张敖袭封赵王,并娶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为妻。因刘邦过赵对张敖疏慢,相国贯高欲谋杀刘邦,未遂而事泄。公元前198年正月,张敖被废为宣平侯,刘邦之子代王刘如意徙封赵王。由此,汉代刘氏赵王始封。

刘遂叛乱

公元前154年,赵王刘遂因被削藩而联合匈奴举兵参加吴楚七国叛乱。汉派曲周侯郦寄征讨。刘遂于邯郸坚守7个月之久。郦寄引水灌城,城破,刘遂自杀,叛乱失败。

赵王宫丛台火灾

吕后元年(前187)五月,赵王宫丛台发生火灾,使闻名列国的宫殿建筑群毁于一旦。

刘秀与王郎之战

更始元年(23)九月,刘秀被任命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过黄河到达邯郸,十二月离邯郸北去真定。刘秀走后,赵敬肃王曾孙刘林诈称算命先生王郎是汉成帝刘鳌之子,拥立为帝,建都邯郸。黄河以北地区多闻风归顺。次年,刘秀率部进攻王郎政权,占领邯郸,斩杀王郎。邯郸之战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曹操攻取邺城

东汉末年,邺城是袁绍割据北方的中心。建安八年(203)曹操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击破袁军主力后,于次年春正月进军邺城。袁军守城将领审配、苏由据势坚守。曹军连续攻克邺城外围的毛城(今武安西)、邯郸,切断其粮道,并掘漳水灌城,围邺8月有余。终因城中粮尽,邺城被曹军攻克。之后,邺城便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政治中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先后成为曹魏政权的陪都,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

高纬营建邯郸宫

北齐武平七年(576),骄奢淫逸的后主高纬继武平四年(573)于邺城兴建仙都苑之后,又下诏于汉代赵王宫遗址上营建邯郸宫。其规模宏大,穷侈极丽,侍御达千人以上。

杨坚毁邺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后,相州(治邺城)总管尉迟迥联合数州举兵发难。杨坚攻破邺城后,徙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及居民于安阳,下令焚毁邺城,烈焰月余未尽。自曹魏以来400余年的六朝故都化为一片废墟。

李存勖都大名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唐河东(山西)节度使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继承其父晋王位,即进军山东,攻占幽州(治蓟县)、镇州(治今正定)。贞明元年(915),梁将贺德伦以魏(大名)、博(聊城)二州叛梁降晋,李存勖入魏州兼领魏博节度使。龙德三年(923)四月,李存勖于魏州开坛祭告皇天,遂登帝位。国号大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都名东京(大名)。又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当年十月灭梁,随即移都洛阳,降东京为副都。同光三年(925)改东京为邺都。此后,大名曾是北宋的陪都——北京(1042),也是金朝所立伪齐刘豫政权的都城(1127),还是金元时期大名路治所。明初城址圮于水,迁至艾家口,为明清时期大名府和民国初年大名道的治所,数百年间为中国北方的重镇。

名水之战

唐武德五年(622),窦建德部刘黑闼自立为汉东王,定都州,改元天造,占据河北地区。三月,李世民率部在水南岸与之激战,并决水淹没刘军数千。刘黑闼兵败逃往突厥。六月,刘黑闼引突厥兵尽收相州以北故地。十一月,唐太子李建成率兵讨伐刘黑闼于魏州。十二月刘黑闼兵败被斩于州。

金立刘豫政权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七月,金朝遣大同尹高庆裔及知制诰韩洲备玺、绶及宝册,封刘豫为大齐皇帝。九月,刘豫即帝位,国号“大齐”,建都北京(大名),年号阜昌,使用金朝颁行的历法,称当年为天会八年。宋绍兴七年(1137)十一月,金左副元帅挞懒责刘豫治国无能,出兵不利。遂发兵汴京,擒其子刘麟,后囚刘豫于金明池,伪齐政权宣告灭亡。

郭守敬修漳水利工程

元中统三年(1262),郭守敬在接受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时,曾面陈有关重大水利建设的所谓“水利六事”。其第四事为滏漳水利工程,即于磁州(治今磁县)东北、漳二水合流处兴建引水工程,流经滏阳、邯郸、州、永年、鸡泽等县而入沣河。此工程于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建成,灌田达三千余顷。滏阳河由此始流经邯郸县境。

张梦辅疏浚滏阳河

明成化十八年(1482),磁县知县张梦辅亲自主持滏阳河疏浚工程,以重通舟楫,由此开拓了滏阳河的水运事业。自此至清末,使磁县和邯郸境内的煤炭、瓷器、石灰等各种物产资源经滏阳河下运东北沿河各县,成为邯郸境内惟一的水路航线,进而又促进了阳河沿岸地区市镇的兴起繁荣。

邯郸大雪

明正德二年(1507),邯郸降大雪,雪深数尺,满塞门窗,人在屋内不知昼夜,冻死牲畜无计其数。

创立邯山书院

清乾隆十年(1745),邯郸知县魏在县治西大街道西(今城内中街与人民路交叉口之西南角)创建了邯山书院,建有讲堂三楹,左右馆舍各五楹,堂后左右斋各三楹。邯山书院是冀南一带规模最大的书院。

创办学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知县龚彦师呈请将邯山书院改为邯郸县立高等小学堂,招生297人,这是邯郸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1905年,金永任邯郸知县后,成立劝学所,大力创办新式学校,新设师资学堂一所,筹建小学50余所,1909年又于文庙内创办了邯郸第一所女子初等小学,开教育之一代新风。

彭城大地震

清道光十年(1830)闰四月二十二日,邯郸附近的磁县、临漳县一带发生大地震。震中在彭城,震级为7.5级,破坏直径200公里,波及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4省15个县。震区平地断裂,黑水沸涌,漳河、滏阳河则干涸见底,房舍坍塌过半,人民死伤无数。

太平军激战氵名州

1853年8月,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两万余名太平天国北伐军势如破竹,由山西出邯郸涉县、武安,沿河直逼直隶省的南大门临氵名关,于8月28日夜渡观音岭。清廷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并任钦差大臣的讷尔经额闻讯后急调兵遣将阻击太平军。经过石北口激战,太平军击溃清军,8月29日攻克临氵名关。

白莲教占领邯郸城

清同治元年(1862)腊月,山东莘县的反清起义军白莲教首领张锡珠率众数千人攻占了邯郸城及周围10余村庄。邯郸官吏仓皇逃生。教众打开监狱,释放犯人。次年春,白莲教起义军在撤离时纵火烧毁了邯郸县衙。

邯郸火车站建成

1904年3月,京汉铁路邯郸县火车站建成,归属长辛店总段第五分段管辖。该站定为中级站,年运量1.1万吨,运送旅客2.8万人次。运营年收入为18万元。京汉铁路邯郸站的建成,标志着邯郸由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转变。

近代邮政的开办

1904,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在车站设立了大清邮政邯郸代办所,主要办理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包裹等业务。1910年,又于邯郸设大清邮政分局,为邯郸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邯、邯武公路修筑

1920年华北大旱,民不聊生。民国北洋政府组织国际赈济委员会,通过民间的劝募活动推进了美国红十字会的捐款赈济筑路计划实施。随即召募灾民,实行以工代赈,于1921年在邯郸修筑了大邯、邯武两条近代公路,开启邯郸近代公路修筑之先河,近代运输业也由此兴起。大邯公路东起大名,中经魏县、成安,西到邯郸,全长70公里。邯武公路东起邯郸西至武安,全长25公里。

创办邯郸图书馆

1924年,邯郸知县何毓琦、劝业所长王铭鼎等名绅捐款创建了邯郸图书馆。馆址设在丛台下县议会内。建楼三楹,楼上为藏书室,楼下为图书借阅处。这是邯郸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成为邯郸近代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

会门事件

20世纪20年代初期,冀鲁豫交界地区深受军阀混战之苦,以抗捐抗税为斗争目标的红枪会、黄纱会、天门会等会门组织遍及冀南城乡。1927年5月,奉系军阀进驻邯郸,催粮派款,激起民愤。11日清晨,武安天门会袭击邯郸站失败而遭镇压。12日,邯郸及周围各县会门组织联合攻占了邯郸城。随即成立了临时领导机构——公民团和农民武装保卫团,迅速接管了全县政权。公民团还镇压土豪劣绅,开仓赈济饥民,维护城乡社会秩序。年底再次遭到奉系军阀的镇压,公民团首领马少周、刘苛宗被杀害。

创办怡丰面粉公司

1918年,名绅王琴堂、朱陆怡邀请绅士、富商、地主筹措资金15万元,于1922年在火车站东南角正式成立了邯郸怡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王琴堂任董事长。日产面粉2250公斤,居河北第二位。怡丰面粉公司是邯郸近代开办较早、经营较为成功的一家民族资本企业,也是今邯郸市面粉总厂的前身。

峰峰煤矿的开采

1875年,清廷批准李鸿章在磁州彭城镇设厂、仿用洋法开采煤矿的建议。1908年成立了“北洋磁州官矿有限公司”,实行官督商办。继官办煤矿之后,在峰峰一带又先后成立了怡立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民族资本煤矿,采用近代机械设备和经营管理办法,年产煤炭4万吨左右,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

日本军队占领邯郸

1937年10月17日,日军片桐旅团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占领邯郸城。随即成立“城防司令部”和“邯郸县治安维持会”。次年4月又成立伪“邯郸县公署”。1940年4月,将伪“冀南道尹公署”迁驻邯郸,使邯郸成为日寇统治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成安保卫战与成安惨案

1937年10月24日凌晨,日寇第108师团尚林部队从肥乡出发袭击成安县城,被国民军29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围歼,毙敌500余名。这是日寇自卢沟桥南侵以来失败最惨的一次。当日下午,驻邯郸日军指挥官土肥原贤二增派1000余名日军向成安反扑,用密集炮火轰开城墙,占领了成安。日军在短短7天内,杀害无辜群众3600余人,制造了“成安惨案”。

响堂铺战役

1938年3月,为打击日寇邯(郸)长(治)运输线,八路军129师决定在东阳关至涉县之间的响堂铺设伏。31日上午,日军第14师团两个汽车中队180辆汽车由东阳关开出,在进入伏击区后,129师以两个团兵力激战两小时,将日军汽车全部烧毁,歼灭森木少佐以下400余人。响堂铺战役是129师挺进太行以来,继长生口、神头岭战役后连续夺取的第三次大捷。这次战役的胜利,为129师移驻涉县,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百家村惨案

1937年10月17日,日军侵占邯郸后,驻扎在铁路西孟午村一带的日军,经常对百家村一带进行骚扰。1938年4月,日军一连几天来百家村抢劫、奸淫。4月22日,两名日军又来作恶,村民郭运昌等听到村中有妇女的呼救声,便与10余名青壮年手持镢头、铁锨等赶去将两名日军打死。次日黎明,驻孟午村的日军400余人包围百家村,进行疯狂报复,将村民推入井内,浇上汽油烧死,杀害村民128人,烧毁房屋1800余间,制造了惨无人道的“百家村惨案”。

民国32年大旱

1943年,邯郸大旱,颗粒无收,赤地炎炎,人民困苦,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十室九空,饥饿而死者无数。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

八路军129师挺进太行,开辟了冀南、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1941年7月9日,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大会主席团通过决议,将晋冀豫临时参议会更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并通过了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决议。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涉县宣告成立,杨秀峰当选边区政府主席。下设冀南、太行、太岳、冀鲁豫四大行政区。辖21个专署,计149个县,行政区域12万平方公里,人口2551万。1945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邯郸后,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分局决定,1946年4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属机关迁驻邯郸市,邯郸成为晋冀鲁豫边区首府。

创办冀南银行

1941年9月,冀南银行总行在邯郸涉县索堡村成立,隶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行冀南银行币(简称冀钞,分为太岳版、太行版、平原版)作为边区的本位币。1945年12月,鲁西银行并入冀南银行,从此,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大区行由冀南银行统一领导。1946年初,冀南银行迁至武安什里店,3月迁驻邯郸市。1948年4月再迁石门市(今石家庄市),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是年12月1日,华北银行与西北银行、北海银行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第一版中国人民银行币发行,冀南银行币停止流通。冀南银行在前后9年时间里,共发行本币47种,本票9种,累计发行冀钞20127亿元,为支持边区革命斗争,创建中国人民的金融事业作出了贡献。

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5年10月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邯郸,由军事管制委员会临时接管了城市政权。10月15日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16日下午在南关剧院举行市长就职典礼。第一任市长王悦尘发表了就职演说,提出三点主张:第一,迅速实现工作重点由乡村转向城市;第二,城市的发展应面向农村,为农村服务;第三,市政府竭尽全力把邯郸建设得更好。随即,邯郸市人民政府又颁布了《施政方针》,提出了保护和发展工商业,加强文化教育事业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原则。

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

1945年9月19日,由八路军129师改编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邯郸涉县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第二、三、四、六、七等纵队和民主建国军。其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中原作战。由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邯郸战役

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电示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分局:“即将到来的新的平汉战役……关系全局极为重要。”刘伯承、邓小平在结束上党战役后迅速赶赴峰峰煤矿,成立了平汉战役(即邯郸战役)指挥部,调动全区主力部队6万余人和10万民工,经过漳河北激战和争取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将军率部万余人起义,到12月2日,历时12天,夺取了邯郸战役的胜利。

成立民主建国军

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8军军长高树勋将军在邯郸马头镇率部起义,毛泽东、朱德致电祝贺。11月1日,起义部队撤至武安县伯延镇一带休整。随之通电全国,宣告民主建国军成立,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高树勋为总司令。

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成立

1946年9月13日,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在邯郸成立,孔从周任军长。该军的前身为杨虎城将军领导的17路军,其主力17师曾参加“西安事变”。为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7师和38军55师先后举行起义,编为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

创办瑞华银行

1946年初,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及所属党、政、军机关迁驻邯郸市,边区冀南银行也迁至邯郸经营。为了发展边区事业,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和边区政府决定,在邯郸筹备成立解放区的第一家民营银行——瑞华银行。1946年4月初,邯郸工商界人士胡竹轩、李吉瑞、黄一实等60余人联合发起并成立了瑞华银行筹备处。5月17日召开了首届股东大会,制定了《瑞华银行章程》,确定资本总额为5亿元。6月11日,瑞华银行举行开业典礼。到1947年初,已累计吸收各种存款24 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解放战争时期邯郸城市经济的发展。1948年3月,瑞华银行迁驻石家庄,1949年1月又迁驻北平。

人民日报在邯郸创刊

194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分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社址在今火磨街东口。创刊号为对开四版,报头集毛泽东手迹而成。6月下旬,薄一波从延安带回毛泽东题写的报头,于7月1日正式使用。不久,《人民日报》社与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合并,张磐石任社长,安岗任总编辑。1946年11月,《人民日报》社迁往武安县河西村。1948年6月,《人民日报》社迁往河北平山县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毛泽东第二次为《人民日报》题写了报头。1949年8月,《人民日报》迁往北平后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25个月的时间里,共出版了746期。

创办邯郸新华广播电台

1946年初,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分局决定:由晋冀鲁豫军区通讯三处将缴获敌军的两部导航机改装为两台广播发射机,并成立“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台址设在涉县沙河村。1946年9月1日正式播音。1947年3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由邯郸新华广播电台代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对外播音。1949年元旦,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停止播音,转移到河北平山县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合并。3月25日,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往北平,成立了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晋冀鲁豫边区文联成立

1946年4月6~12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邯郸市召开了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共商边区文化建设大计。4月13日,晋冀鲁豫边区文学界联合会在邯郸成立,选举范文澜为理事长,陈荒煤为副理事长,张磐石、赵树理、张香山、朱穆之、任白戈等32人为理事。由文联主办、陈荒煤主编的大型综合月刊《北方杂志》于6月15日创刊。文联成立后还邀请了陕甘宁边区联防军剧团、解放军艺术团和有关摄影团体来邯郸公演文艺节目和举办延安等地生活摄影展,推动了边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是为中国文联的前身。

1963年暴雨

1963年8月1~8日,邯郸连降特大暴雨,累计降水量1033毫米,为邯郸有水文记载以来所罕见。雨量大而集中,山洪暴发,沁河、渚河、输元河、滏阳河、支漳河决口近200处,滑坡6处,洪水横流,百里汪洋,平地水深1~2米。工矿企业、商店学校几乎全部停产、停业、停课,铁路、公路、通讯及输电线路破坏严重,冲毁淹没房屋10万余间,造成97人死亡,376人重伤,10万多公顷农田被淹。毛泽东主席莅临邯郸了解灾情和人民生活状况,国家调集大批救灾物资救济灾民。

邯邢基地建设

1959年毛泽东视察邯郸时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很有希望搞个大钢铁城。”1972年6月,国家计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邯郸、邢台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邯邢地区煤、铁资源蕴藏丰富的实际情况,为了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发建设,提出了《邯郸、邢台地区钢铁、煤炭工业基地综合发展规划报告》。规划提出,到1980年,实现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钢213万吨、钢材163万吨、生铁400万吨、铁矿石1405万吨、原煤2908万吨、洗精煤1255万吨、焦炭296万吨。1973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该报告。7月,邯邢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邯郸市。自此,邯郸开始了大规模的钢铁、铁矿、煤矿的建设,形成了邯郸建设史上的第二个高潮。经过10年的联合会战,查明了邯郸地区煤炭、铁矿石、水资源的储量,新建扩建了一批铁矿、煤矿,改造扩建了钢铁厂,同时带动了电力、建材、陶瓷、纺织、化工等骨干工业的发展,建筑业和城市建设也随之得以大步发展。邯邢基地建设对邯郸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创办邯郸大学

198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国家教育部备案,邯郸大学正式成立,隶属邯郸市政府。建校初期,仅有6间教室,8名教师,140名学生。学校面向河北招生,学制三年,实行收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向社会推荐的办学原则。目前,邯郸大学已发展成为在校生千人以上的高等职业大学。

成立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

1985年9月26~27日,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议在邯郸市召开会议由邯郸市、新乡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邯郸地、市,新乡地、市,邢台地、市,安阳市,焦作市,濮阳市,鹤壁市,长治市,晋城市,聊城地、市,临清市等15个地区行署和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认真讨论了建立晋冀鲁豫接壤区域的城乡经济技术联合体的意义,并就中原经济技术协调会的任务、宗旨、性质、原则、常设机构以及主要协作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最后,各地、市的领导在《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议议定书》上签字,宣告中原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设在邯郸市,创刊机关报《中原经济报》。

举办首届太极拳联谊会

1991年10月25~28日,“首届河北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在中国杨氏太极拳故乡——邯郸永年广府城举行。参加联谊会的代表309人,来自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太极拳界代表43人,国内34个太极拳组织150人参加。其中,中国太极拳陈、杨、武、吴、孙、赵等六大派系的著名拳师携高徒亲临大会。开幕式上有数百名拳师表演,使数万名中外观众惊叹不已。会议确定,以“增进国际间太极拳界友谊与合作,让太极拳给人类带来更多恩惠”为宗旨,每两年在邯郸举行一次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并配合大规模的文化民俗旅游和经贸活动。

历史典故

一、贫贱之交,知人未易

熟语“贫贱之交不可忘”,经常被人们引用,也知道它最早见于《南齐书·刘悛传》,但,“贫贱之交”四字溯源何处,就很少为人所知了。其实,“贫贱之交”和“知人不易”两语,都与平原君、虞卿有点关系。

虞卿,是有正直节操的贤臣,不是一般的播弄口舌以求富贵的游说之士。他穿着草鞋,扛着雨具,第一次见到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就赐给他黄金二千两,白璧一对;第二次见到赵孝成王,他就当上了赵国上卿。所以人们称他虞卿。

早先,魏国国相魏齐,为了避祸,逃到他的朋友平原君家里藏了起来;因为秦国国相范雎,以前曾受过魏齐羞辱,所以秦昭王想抓到他为范雎报仇,于是秦王就写了封口气和好的信给平原君,说:“我早就听说过您的高尚行为,您如果有幸过访我,我愿意和您痛痛快快地喝十天酒。”平原君害怕秦国,又相信秦王的诚意,果真来到秦国了。不想秦王和平原君只喝了几天酒,就变了脸威胁说:“昔日周王得到吕尚,尊为太公;齐醒公得到管夷吾,敬为仲父。现在范君也是我的叔父。范君的仇人,在您的家。但愿您派人回家把他的头拿来,不然的话,我不让您回国!”平原君回答说:“和尊贵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卑贱;和富有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贫困。那个魏齐,是我的朋友,现在有难,就是他在我家里,我也不会交出,何况他现在并没有在我家。”秦王当然不信平原君的话,就又送信给赵王说:“您的弟弟在我手里,范睢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时里,您快点派人把魏齐的头拿来!不然,我不但不放您弟弟回国,还要举兵讨伐赵国。”赵王害怕了,忙派兵包围平原君家,搜捉魏齐。魏齐趁天黑逃出了平原君家,偷偷跑到虞卿那里求救。虞卿考虑难以说服赵王收回成命,就解下相印,弃官和魏齐一块改装潜逃到魏国,打算通过信陵君的帮助到楚国去。他们未抵大粱城,信陵君已得到了消息,可是,信陵君害怕秦国,一心不想会见他俩,只是一再追问门客:“这虞卿是怎样的人啊?”这时候,魏国著名的义士侯赢在旁,听了信陵君的问话,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唉,真是人固然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真不容易!那个虞卿脚穿草鞋,肩扛雨具,赵王第一次见到他,就赏赐他白璧一对,黄金二千两;赵王第二次见到他,就拜他为上卿;第三次见到他,到底授给他相印。封为万户侯。在那个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他了。而那个魏齐,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找虞卿。虞卿不敢看重高官厚禄而置朋友的难处不顾,就解下相印,扔下万户侯,和魏齐悄悄出走。他是为了解救贤士厄难才来投靠公子,而公子您却还问什么‘是怎样的人’!唉,真是人固然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真是不容易啊!”信陵君听了很是惭愧,立刻驾着车到郊外去亲迎虞卿和魏齐。不想魏齐听到信陵君开头不愿见他的消息,又急又气,还怕因为自己而拖累虞卿,就拔剑自杀了。等信陵君赶到,魏齐早断气了,信陵君见状痛悔不及。后来,赵王听到消息,到底把魏齐的脑袋弄来,派人送给秦王,秦王这才把平原君放回赵国。

后来,人们就把那种相结以义,可以托生死,救急难的朋友交情叫作“贫贼之交”;用“知人未易”来表明要真的了解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不容易的。

二、窃符救赵

邯郸被围,赵孝成王派人来求援兵。坚持观望态度的魏安王,口头上应允,而密令带着30万军队的晋鄙将军,停留在汤阴,不肯北进,不肯去进攻围着邯郸的秦军。

这叫魏公子信陵君,怨恨了。

信陵君与安厘王是异母兄弟。他为人善良,待人有礼。就是那些没什么本事的人,他也愿意交往。从来不以自己的富贵而慢待人,因此,天下的名士争相奔附于他。他门下的宾客经常保持在3000左右。他的贤名,远扬天下。他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他与平原君交往很厚……

而且,新近平原君又托人给他带来一信。那信上说,平原君所以愿跟信陵君的姐姐结为婚姻,是平原君以为信陵君能解他人之困。可是,邯郸被秦兵重围,却不见魏国的援军赶来救急。“信陵君啊信陵君,你乐于助人的美德哪里去了?你姐姐担心邯郸城破,日夜悲泣不止,眼泪已经流干,再哭,就要往外流血了。信陵君啊,不念赵国,怎么连你姐姐也忘了呢……”看着平原君的来信,信陵君的心碎了。

可是,魏王却按兵不动,信陵君怎么能不怨恨呢?

怨恨埋在心头,信陵君闯进宫殿,去见魏王,请他速命晋鄙挥军北上抗秦,魏安王却说:

“不可!邯郸存亡当不明朗。倘若援救不力,秦兵攻下邯郸之后,必然调转头来攻打我们魏国。要真那样,援赵不是与引火烧身没两样吗?”

好说歹说,魏安王就是不下抗秦的旨令。无奈,信陵君备马百余匹,邀宾客千余人,要赴邯郸亲自助赵抗秦。

信陵君一队人马行经魏都大梁东门。

守东门的,是一位老人,名叫侯嬴。这侯嬴,与信陵君曾经有过一次难忘的交往。那是有一次,信陵君听说守了50年城门的侯嬴家里很贫苦,顿生恻隐之心,亲自找到他,想给他些钱财以便让他晚年过得好一些。但侯嬴不受。之后,信陵君又设下华宴,亲自赶着马车通过闹市,把他请来。而且,请他坐上座,并亲自首先捧酒为他祝寿……

见到侯嬴后,就要远行的信陵君向他辞行。可侯嬴只是淡淡地说:

“望公子多加保重。我年迈,不能随行。请莫见怪!请莫见怪!”

话毕,侯嬴便闭上嘴。在这生死别离的时候,信陵君满以为侯嬴还会再说些什么。但等了半天,总也不见他再张口,信陵君只好怏怏而去。

大约走出十余里,信陵君忽又想道:

“对待侯嬴,自信不薄。可我援赵抗秦,行就死地,他竟无一言半语为我谋划,也不阻我前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信陵君觉得侯嬴所以如此一定是有着什么原因。于是,他留宾客于郊野,独自引车转回来见侯嬴。

侯嬴哈哈大笑一阵说道:“我觉得,你带着千余名宾客去与强大蛮横的秦军作战,是肉投饿虎,有去无还。”

信陵君点点头,问他有什么妙计。

侯嬴说:“计倒有一条,只是不敢称妙。我听说虞姬很得魏王的宠爱。又听说,虞姬父亲昔日被人杀害。为了报杀父之仇,她求人整整求了三年,都未能如愿。最后,还是公子你派人帮助她报了仇。为此,如姬很感谢你,愿为你效力。今日,晋鄙的兵符,在魏王卧室之内,只有虞姬可以盗出。公子何不请虞姬窃符?公子若能得兵符,即可从晋鄙手中夺过兵权,挥军救赵。依我看来,只有如此,救赵抗秦,方可成功!”

听侯嬴这么一说,信陵君如梦初醒。他感激地向侯嬴拜了两拜,便只身回车归家,派宠妾颜恩入宫去会虞姬,请她盗符。

当夜,为盗符事,难坏了虞姬。

虞姬,自是一位美人,更是一位有胆识的烈女。因此,当颜恩言明来意之后,她当即便对颜恩说道:

“请回公子:既公子有命,妾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话是这样说出去了,可如何盗符,却无从下手。她正焦急,忽听魏王喊道:

“虞姬,快弄酒来,我要饮酒!饮酒!”

盗符的时机来了。她知道大王的习惯:既要饮酒,就一醉方休。于是,她左劝右劝,一杯接一杯,很快,魏王便酒醉如泥了。

虞姬趁机盗出了兵符。

带着兵符,信陵君来到了邺下。他对晋鄙说道:

“晋将军,你带兵在外已经辛苦了好几个月,理应回国歇息歇息了。因此,大王特让我来接替你的军务。”

信陵君说着,他的随员朱亥便将兵符递了上去。晋鄙接过跟自己随身所带的那一半一合,果然合成了一个虎形的信物。兵符不假,但深知兵权重要的晋鄙,心中仍踌躇不已。他怕其中有诈,迟迟不交兵权。他说道:

“公子,此乃军机大事,只有兵符不够。我还要奏明大王,方敢交军。不然……”

看来,晋鄙还要说些理由。可岂能容他再讲下去?只见信陵君一个眼色递过,朱亥抡起40多斤重的铁锤,朝晋鄙头部便是一击,只击得那晋鄙,脑壳迸裂,脑浆四溢,登时气绝……

当夜,信陵君带着一支大军,急赴邯郸,援赵抗秦去了。

秦军大退,邯郸得救。

赵孝成王与平原君一起,带着酒肉,急赴魏营,前来劳军。见了信陵君,他俩万般感激地说道:

“赵国亡而复存,全仗公子援助。你真是天下最贤的贤公子啊!”

之后,赵国又欲以五座城池来封魏公子。

就在这时,朱亥偷偷向信陵君进言道:

“有些事,不可忘记;有些事,又不可不忘记。譬如:人有恩于公子,公子便不可忘记;而公子有恩于他人,那公子就不可不忘记……”

三、毛遂自荐

邯郸,被秦兵重重包围,危在旦夕。

为解救邯郸,赵孝成王想联合楚国共同抗秦。为此,他派平原群赵胜到楚国游说。

平原君打算从自己数千名门客中挑选出既有勇又有谋的20位宾客随同前往,可挑来选去,只挑选出19名。

平原君叹息了:“唉!我赵胜养着数千名宾客,而且已有了十多年的历史。然而,文武智勇具备者怎么连20名也选不出来呢?……”

正当他叹息不已之时,有一位宾客不请自到,自荐补缺。

他就是毛遂。

毛遂,是一条高大粗实的汉子。也许是因为姓氏的缘故,他的头发,又黑又浓;他的胡须,又密又硬。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问道:

“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

毛遂哈哈一笑:“俺姓毛名遂。听说为了救邯郸你将到楚国去游说,我愿随你前往。”

没直接回答,平原君又问:“你到敝府,有多长时间了?”毛遂道:“三年了。”

平原君:“三年,时间不算短了。一个人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就好像锥子装在囊中会立刻把它的尖刺显露出来那样,他的才能也会很快地显露出来。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还没听说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这次去楚国,肩负着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没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便同去的。你就留下了来好了。”

平原君的话,说得很坦诚。但毛遂却更自信地回答道:

“你说得不对,不是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将我装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装于囊中,哈哈,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锥子那样,一定早已脱颖而出地露出来了。”

从谈话中,平原君似乎是看到了毛遂的善于思变的特殊才能,当即便接受了毛遂的自荐,答应了往楚国去的要求。

到了楚国,平原群即与楚王谈判。

平原君详尽地讲了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尽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郸,可楚王不出声。平原君又反复讲联合抗秦的意义,楚王还是不应允出兵的事。他俩的谈判,是从清晨开始的,可是已经谈到了中午,还没有谈判出个结果来。

这叫等在金殿阶下的毛遂等20名随员,焦急起来了。

毛遂此来,因是自荐,所以那19名随员内心里看不起他,总觉得他有些自吹自擂。这时候,他们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于是怂恿他道:

“毛先生,谈判久久没有结果。你上殿去问问究竟,如何?”

“好!”毛遂爽朗而应。

那19名随员没想到毛遂会如此痛快,他们不禁一愣。就在他们发愣的当儿,毛遂紧紧地按着腰中的剑,一步一层地登上了殿前的那十个台阶,走到了楚王的跟前。他开口道:

“大王,楚赵联合抗秦,事在必行。这只是两句话便可以议定的事情。可是,从早晨到现在总也商议不出个结果来,这是为什么呢?”

毛遂的出现与责问使楚王很不高兴。他不理睬毛遂,转身气愤地问平原君:

“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他是我的家臣和随员。”

楚王气愤了,转身斥责毛遂道:

“寡人正与你的主君议事,你算是什么人,竟也上来插言!”

楚王的话,激起了毛遂的满腔愤怒。只听唰的一声,他抽剑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两步,大声道:

“我算什么人,哈哈,尊贵的楚王,这时候,你所以敢斥责我,不就是仗着你们楚国是个大国吗?不就是仗着这时候围在你身边的侍卫人多吗?我现在正告你,眼下在这十步之内,你国大没有用,你人多也没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经毛遂这么一“镇”,那楚王满头是汗,不作声了。

毛遂又道:“尊贵的楚王,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吗?昔日,商汤王凭70里的地盘而取得了天下;周文王凭百里的区域臣服了诸侯。他们的兵也不多,可是他们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会运用他们的威力。所以,你楚国大,你身边的侍卫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哎!按说,时下的楚国,土地方圆5000里,雄兵有近百万,应该称霸于天下的。然而,你骨子里怕秦国怕得要死。你怕秦国什么呢?怕秦国的吕将白起吗?白起,哈哈,小娃罢了。可是,由于你怕他,所以,他带着只不过几万人来与你们楚国作战,一战,他夺去了你们的京都鄢郢;再战,烧掉了你们先王的坟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想起这些来,连我们赵国人都感到害羞。今日,我们来联合你们抗秦,说是为着解救邯郸,更是为你们楚国报仇雪恨。可是,你却这般怯懦。我们主君磨破了嘴唇,你死活不肯应允。你这叫什么大王!难道你就不感到惭愧吗?

“这……”

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话面前,楚王惭愧得不知说什么是好了。

趁热打铁,毛遂又说道:

“尊贵的楚王,怎么样?愿不愿意与我们赵国一齐抗秦呀?”

“愿意!愿意!”

楚王满口应充。

楚赵两国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之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郸。见了赵孝成王,平原君说:

“我这一回出使楚国,多亏了毛遂先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致使得咱们赵国重过九鼎大吕。他真比百万雄兵还要强啊!”

平原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说的这话,不翼而飞。没过三天,赵都邯郸便家喻户晓了。

不久,平原君又将毛遂尊为上等宾客。

这样一来,那曾对毛遂作过种种讥讽的19名宾客,都害怕起来。他们怕毛遂到平原君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而,他们见了毛遂,都客客气气的奉承起来。

毛遂哭笑不得地对他们说:

“哎,你们这些人啊,真是碌碌无为。你们只是能依靠别人而成事……”

四、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也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和氏之璧”落到赵惠文王手里不久,消息便传到秦昭襄王耳朵里。秦昭襄王依仗秦国强大,想要得到和氏璧,佯称愿以15城来换。

接到秦王的信后,难坏了赵王君臣。若是答应,怕上秦王的当,如不答应,又怕秦国攻打。正在久议不决之时,宦官缪贤说:“我家门客蔺相如,有智谋,善言辩,而且一身是胆,可以与他商议。”

于是,赵王把蔺相如召来,问他有什么办法,蔺相如说:“秦国说用城换璧,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秦国璧,秦国不给赵国城,秦国理亏。依我看,还是把璧给秦国。如果没人去,我愿带璧前往,如果秦国拿城交换,我就把璧给秦,如果秦不拿城交换,我就誓死把璧带回赵国(即完璧归赵)。”

赵王觉得蔺相如说的有理,于是就派他出使秦国。

秦宫里,秦王召见了蔺相如。当蔺相如献上和氏璧之后,秦王十分喜爱,一味把玩,并将玉传与大臣美女们观看,丝毫没有拿城交换的意思。蔺相如见此情景,顿生一计,他走上前对秦王说:“这块玉上有点小毛病,我来指给大王看。”

当蔺相如接到璧后,急忙退到柱子旁边,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从赵国来之前,赵王和群臣商议,大家说秦王贪婪,想依仗他的势力来要璧,说用城换璧是假的。我说平民百姓交往还讲信用,何况作为大国的秦国呢?所以赵王才派我送璧来。可是大王今天对我很傲慢,把璧随随便便地传着看,根本没有诚意拿城交换。现在,璧就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要威逼强夺,那我就拼着头颅与这璧一同碰碎在柱子上。”蔺相如说着,就装着要往柱子上猛撞。

秦王见状,十分惊慌,连忙制止,表示歉意。并命人把地图拿来,装模作样指着地图告诉蔺相如,从这里到那里,一共15座城,都划归赵国。

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狡诈手段,说:“和氏璧是天下稀有珍宝。来时赵王斋戒了五日,今天大王要接受这块璧,也应斋戒五日。”秦王知道不能强夺,只得答应。

事后,蔺相如叫他的随同化装成平民携带着璧抄小道送回赵国。

五天以后秦王按照礼节在王宫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义正严词地对秦王说:“秦国自缪王以来,从未讲过信义。这次我也怕上当受骗。所以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去了。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只要你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璧,派一个使臣去赵国,赵王不会不答应。我知道我现在得罪了大王,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王虽然气得发抖,但也没办法,只好放蔺相如回去。结果,秦国没有给赵国城,赵国也没有给秦国璧。

蔺相如由于完璧归赵有功,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拜为赵国的上卿。

五、负荆请罪

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就要羞辱他。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躲避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亦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成语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邯郸市内至今仍保留着蔺相如回避廉颇的“回车巷”遗址。

全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