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别三年后,和珅终于又回到了这里。和当年悄然出洋不同,当和珅带着辜鸿铭下船时,顿时被码头上来迎接他的人数之多,差一点儿给吓了一跳。

 这些人里不仅有他出使的英、法、美三国在上海的公使和在上海的胡光墉、乔阿富等人,还有一大群当地的官员,在这群官员里,和珅甚至瞧见了一位老相识——王有龄。

 “密斯脱于!我的老朋友!”顾盛仗着与和珅私教甚厚,第一个来到了他的面前。

 “公使先生,几年没见,您还是那么容光焕,看来上海的水、米让你生活得不错呀!”和珅笑呵呵地向他打着招呼,同时一语双关地打趣了他一下。

 “当然!当然!”顾盛在中国也有些年头了,那里还会听不出和珅的弦外之音?乐呵呵地点着脑袋。

 辜鸿铭是第一次来中国,对眼前的一切都觉得异常新奇,特别是眼前那些黑压压一片,个个穿着官服的官员们,更让他觉得既好奇又有趣,忍不住带着笑偷偷地打量着那些人。

 不过,在他打量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打量着他。一个黑头,虽然黑眼珠里带着一丝蓝色的少年,在洋人的眼里却依旧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在那些中国人眼里,穿着西洋服装,没有辫子却留着短的他,又是一个引人瞩目的另类。

 “密斯脱于,这位是?”顾盛转着眼珠好奇地看了辜鸿铭一眼,悄悄地问道。

 “我的朋友,辜鸿铭…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硕士,普鲁士莱比锡大学的博士,卡莱尔先生的得意弟子…。”和珅故意抬高了点声音,指着身边的辜鸿铭说道。

 一瞬间,顾盛脸上表情都快僵直了,不可思议的看着年轻的辜鸿铭,嘴巴张得简直能塞进一个苹果。作为美国的外交官,他哪里会不懂得爱丁堡大学与莱比锡大学的份量,更别说那位被西方称为大师,《法国大革命》的作者卡莱尔先生了。好半天,他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带着有些忐忑不安的表情主动向辜鸿铭问候,而辜鸿铭却只淡淡地一笑,似乎根本就没把他这个美国公使看在眼里,只轻轻地和他握了握手。

 和顾盛的对答,周围其它国家的外交官都听得一清二楚。在中国呆久了,这些洋人都有着一副趾高气扬的嘴脸,就算面对和珅也是官面的礼仪多于尊敬。但他们听到辜鸿铭的来历时,同样也表现出震惊的样子,紧接着一个个全收敛起了原本高傲的模样,争先恐后地向辜鸿铭问候。

 辜鸿铭忍着笑与他们打了下招呼,脸上却挂着比他们刚前更高傲的神情,就如同那些洋人平日里对待普通中国人一般,根本就没给他们什么正色。这不仅是辜鸿铭本就狂傲的性格使然,同样也是他们下船前和珅给他的交代。因为和珅想让辜鸿铭回国第一天就一举成名,好好震一震这些瞧不起中国人的洋人,有了些名气后,他再向朝廷推荐辜鸿铭入仕,这样更能起到效果。

 “于中堂从海外归来,有大功于国,实为劳苦功高!卑职等人再此守候已久,并早已备下酒宴…还请于中堂…。”被洋人抢了先,那些官员哪里还按捺得住?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挤了过来,打千的打千、拱手的拱手,码头上顿时乱成一圈。

 “于中堂?”听到这称呼,和珅不由得愣了愣。自此生以来,还从未听到过有人用“中堂”来称呼自己,闻词若有所思,情不自禁让他想起了当年的时候。同时,他也觉得奇怪,因为他出国前道光虽然给了一个入军机大臣上行走的头衔,但这只不过是个虚名而已,更别说他现在又无大学生之衔,哪里能称得上什么“中堂”?

 王有龄穿着四品补子,在这些人里是官衔最高的,他站着最靠近和珅的地方,见和珅微微皱着眉头,似乎在想些什么。由于他历来与胡光墉交好,再加上当年与和珅还有着一面之缘,王有龄马上就察觉到了和珅的心思,连忙悄声地在旁说了一句。

 “于大人身为帝师,当年又受先帝所托出使各国,如今圣上即位,于大人顺利归来,回京后必然会有重用,下官们就…。”

 王有龄话虽然不多,却点出了这些小官们打的主意。攀大枝、抱大腿,这些都是官场上历来的习惯,和珅也是见之为常了。

 微微一笑,和珅也没去追究什么,只把王有龄招到一旁,让他先把这些官员全带走,免得在码头上闹得招摇。当然什么酒宴等等,和珅自然也不会去参加的,另外再让王有龄告诉他们,由于自己长途跋涉,舟马劳累,需要先休息几日,等安歇好了,再一一见面不迟。

 不过对于王有龄,和珅还是给了他一份面子,让他把这些事办好后,直接来胡光墉处找他,并有事要问。

 和珅这一交代,王有龄那敢不从?何况和珅还让自己呆会去见他,更让有官迷之称的王有龄喜出望外,乐得屁颠颠地马上就走了。

 等人群散开后,和珅告别各人,这才坐上了胡光墉等人早就为他准备好的官轿,带着辜鸿铭离开。

 胡光墉等人被和珅派往上海经营这么多年,商行的规模早就不是当日之样了。和珅的眼光加上胡光墉的商业天才,再有美国公使顾盛的帮助,还有十三行老大,伍崇曜伍家的财力为后盾,这几年来是风声水起,兴旺达。

 说句不好听的话,和珅的商行从当日的简单对外贸易开始,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跨行业、拥有各种产业的庞然大物,每年所获得的利润数字比当年十三行加起来还要多出几分,再加上有和珅在美国签定的商业协议辅助,商行这两年依靠洋人关系与和珅的地位,几乎垄断了江南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出口渠道,牢牢捏住了上海的商脉。

 商行做大了,和珅当然也不会亏待手下。不仅兑现了当年离开上海前答应给胡光墉、乔阿富的股份,还从获利中拨出一部分作为奖励。所以,胡光墉、乔阿富靠着和珅已经成了当地屈一指的巨富,并买地置业,风光异常。

 如今和珅所住的地方就是胡光墉新建的宅子,这座模仿苏州园林建造的大宅,丝毫不比京城里那些王公府第来得差,而且因为建在上海,结构上又参考了许多西洋的建筑装饰,看上去显得既宏伟又舒适。

 “雪岩,多年不见,这些年辛苦你了…。”品了一口胡光墉亲手奉上的龙井,和珅微笑着向他点点头。

 胡光墉已经年近三十,唇上留起了胡须,看上去比当年更稳重、更老成了许多。听见和珅夸赞自己,胡光墉也不像以前那般形动于色,表现出一副激动的样子,只垂手而立,抬头带着深切而感激的目光看了和珅一眼。

 虽然胡光墉并没说话,但和珅却看到了藏在他眼睛中的一切东西,欣慰地点了点头。同时也为胡光墉感到高兴,因为站在他面前的这个人已经从当年的商业天才,真正成了一个既成功又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你也辛苦了…。”和珅当然也没忘记乔阿富,这几年里,他和胡光墉相互配合默契,并忠实地执行自己的命令,把上海的一切都打理的很好。这些事,他已经从张权和其它渠道已经知晓,也非常满意。

 “大人…这些都是小的应该做的…。”乔阿富毕竟不是胡光墉,听到和珅当面夸赞,乐得喜形于色,腆着脸在下面大拍马屁。

 “行了行了!这么多年,没想到你小子还是这个样…。”在外多年,和珅好久没见人如此奉承自己了,咋一听几声马屁,反倒觉得有些说不出的亲切。

 “那是!那是!”乔阿富不但没停嘴,反而打蛇随棍上,左一个千、右一个千,堆着笑嘴里还不住地说道:“小的就是大人家养的一条忠狗,再怎么着也不敢变性子呀!要不然…大人您还能放心小的看门么?”

 “你这狗奴才…。”听着这些话,和珅差一点儿就大笑了起来。

 “扑呲”和珅憋住了,可辜鸿铭却没憋住,他在一旁见乔阿富这做派,再也忍不住,顿时笑出了声。

 “大人,这位少爷是…?”乔阿富见辜鸿铭与和珅一起同行,而且又是西洋人的打扮,心着疑惑、面带着恭敬问道。

 “这位是辜鸿铭,辜少爷。”和珅解释道:“辜少爷字汤生,从小就生在海外,也从未回过国,此次在西洋我与汤生偶遇,心折汤生之才,引为知己。后来应邀我所请,这才一同回来的。”

 “原来是辜少爷!小的乔阿富见过辜少爷!”乔阿富见和珅对辜鸿铭很看重,同时前面在码头的时候也见那些洋人对此人另有眼色,明白对方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连忙上前向辜鸿铭打了个千。

 “这…。”辜鸿铭是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也是第一次被人当着面向自己打千问候,顿时一惊,手足无措地站了起来。

 “没事…。”和珅笑着向辜鸿铭摆了摆手:“汤生,乔阿富是我旗下奴,你是我好友,受得起这个。而且,你要记住,这里是中国不是西洋,一切的规矩都要按着我们中国人的来…。”

 辜鸿铭是个既洒脱又豪放的人物,只不过是第一次遇见这事才显得有些慌张,听和珅这么一解释,他马上就明白了过来,点点头坐了回去。

 当下,胡光墉也上前来见过辜鸿铭,不过胡光墉的身份和乔阿富不同,只需拱手行礼就可,而辜鸿铭也在和珅的示意下,连忙站起,学着胡光墉的样子回了个礼,这才了事。

 看着姿势和神态有些不自然的辜鸿铭,和珅这才突然想到,自己与辜鸿铭交往这两年来,却一直忘记了教导他中国礼仪之类。虽然辜鸿铭是华人子弟,但世代久居南洋,少年又到了西洋,除了拜祭祖先的时候,平日的习惯都是西洋的样式,而和珅在西洋的时候也尽量入乡随俗,所以一时间谁都没想起这点来。

 但现在,他们已经回到了国内,西洋的一套除了以后在几个通商口岸与洋人接触有用外,其它用的全是中国的礼仪习惯,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得让辜鸿铭尽快熟悉这一切,并去掉现在的西洋着装,改穿国人服饰,才能彻底溶入其中。

 想到这些,和珅却不由得犯起愁来。要知道,换装简单,但要学会那些繁复的礼仪却不是一天二天的事,何况刚回到国内,眼前还有很多事需要和珅等着去解决,他根本就没有像在西洋那么空闲,亲自一手手去教辜鸿铭。既然这样,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个能替代自己教导辜鸿铭。

 那什么人替代自己去教比较好呢?如果在京城的话,管家张权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现在在上海,这事又拖不到京城,所以教导辜鸿铭的合适人选,和珅第一个就选中了乔阿富。

 其实这任务胡光墉和乔阿富都能胜任,但胡光墉主管商行,和珅在上海又有其它事需另派用处,所以这责任就落在了乔阿富身上。何况,这乔阿富本就是油滑小人,当买办、通译的时候又最擅长和人打交道,由他来教辜鸿铭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既然决定,和珅马上就征求了辜鸿铭的意见,辜鸿铭听后当然欣然答应,就连乔阿富见自己能为和珅解忧,立此“功劳”忍不住露出了喜色。

 “那就这样吧。汤生,你这几天就和乔阿富在一起,向他请教一下,好好学学我中华的礼仪,免得过些天进京后惹出什么麻烦来。”

 “多谢君实兄…。”辜鸿铭连忙谢道,同时犹豫了一下,问道:“君实兄,我们在上海大约要呆几天?”

 “这个暂时不知,不过时间不会很长,等我手上事一了,就动身北上。”

 辜鸿铭眨眨眼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笑着问道:“君实兄,如果我提前学会这些,能不能让这位乔先生带我在上海走走?”

 和珅知道辜鸿铭初回国的好奇心,笑着点了点头,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等辜鸿铭和乔阿富离开后,和珅站了起来,笃着步子在屋里走了几圈,随后转身向胡光墉望去:“雪岩,把情况细说一下吧。”

 “是!大人!”胡光墉早就做好了准备,用着低沉但又清晰的声音,把这几年在上海的情况细细汇报。等说完商事后,胡光墉又讲到了眼前的太平天国起义。

 “大人,那些长毛在南边着实闹得厉害,永安失守后,伪天王洪秀全先封五伪王,随后又大封其下,聚集大军向北杀来。听闻前锋已指到长沙,同时还调动军队扑向江南,如今的形势逼人啊!”“长毛?长毛就是太平军么?”和珅疑惑地问道。

 胡光墉点头道:“大人猜的没错,因为这些太平军前面不剃,所以现今人称为——长毛。他们用黄布包头,口喊着什么天父附体,一路扫荡,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所过之处,就像蝗虫一般…。”

 和珅听了几句就明白了,觉得这太平天国其实和以前白莲教没什么两样,都是用邪术蛊惑愚民。至于什么天父附体,应该和白莲圣母下凡差不多,都是一种手段。只不过太平天国声势浩大,影响和势力是白莲教远远不能比的,而且洪秀全还自封天王,建立国号,明摆着就是准备夺取江山。

 “看来…江南形势有些危急啊!”和珅轻声地自言道,接着眉毛一扬,问道:“朝廷现在怎么样了?那些八旗和绿营又在干什么?”

 “长毛突然起兵,朝廷被打得措手不及,调兵遣将屡战屡败。不过…听说皇上已让肃中堂另调兵马,准备攻打永安了。”

 “肃中堂?你说的肃中堂应该是原御前大臣,郑亲王之弟肃顺吧?”

 “正是他!”

 和珅笑了起来,这个肃顺他可是打过交道的,此人性格刚毅胆识不小,但缺乏才识而且又狂妄自大,让他独当一面还行,如果是统筹大局就差了点。估计咸丰是看在做皇子时候两人私下交好,并有郑亲王的一层关系在内,这才把他提拔到如此高位。

 “还有呢?”

 “皇上还把科尔沁的僧格林沁王爷调回了京城,任命为督办京城巡防,参赞大臣…。”

 “僧格林沁?”和珅听到这名字,脑海里顿时就浮现出一个身材瘦长,脾气暴躁的蒙古王爷形象。这个僧格林沁按年龄可以当咸丰的老子,按辈份却是咸丰表哥的家伙,是道光异常信任的臣子之一,或者说是他的重要打手。如今咸丰居然把僧格林沁也从草原召回京城,估计就是看中了他手下的蒙古铁骑,想借用僧格林沁的武力来对付太平天国了。

 不过,和珅知道,僧格林沁的骑兵一直都是朝廷的依仗,以咸丰的脾气,估计不会让僧格林沁南下主动攻击,把他放在京城也是想压住朝廷阵脚,好让他腾出手来抽调京师周围的兵马。